青春期 浮躁期

作 者:
郑鑫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健康世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浮躁现象 “哈韩”

      都说青春期的孩子浮躁,大街上打扮怪里怪气的“哈韩”青年、选秀节目现场粉丝们疯狂的尖叫,总会引来大人们的指指点点。青春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也许当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就会对他们的行为更宽容,也更释然。

      “头发是流行的韩式蓬松烫,耳朵上扎了四五个耳洞,衣服是不知道从哪儿淘弄来的另类服饰,书包上别满了各式各样的徽章,嘴里不时冒出几句不懂的韩语,一到星期天就守着电视看韩剧”——这就是王阿姨对女儿的描述。她很纳闷,韩国人有多大本事?能让一个小女孩从衣食到行为处处追逐“韩流”!

      她的想法

      孩子到了十五六岁,目光会从父母身上移开,表现出更多的社会化倾向,父母的话已不再是权威,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融入社会。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成熟的判断力,一些代表时尚的发展潮流,比如流行文化或社会标榜的某种东西极易被他们追捧。一方面是藐视权威,另一方面则是盲目崇拜,这就是青春期孩子所具有的双向性特点,他们的行为虽有过激之处,但孩子成长的动力也正隐藏在这种双向性的矛盾中。

      你的办法

      静观其变 爱美、追逐时尚潮流,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什么,家长往往是害怕他们误入歧途:过度打扮、乱交朋友、半夜看韩剧,甚至逃学去逛街。青春期孩子的行为有时过火一点或者超常规一点,很正常,关键看是否过分。如果孩子的学习仍然很好,也没有不良行为,那么家长尽可放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地自我调整,不会有问题。

      不过度干涉 家长往往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质朴、含蓄、不张扬。但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社会,包容不同的风格,更在意独特性与个性彰显。如果一味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同化他们,过度干涉他们的爱好,反而会好心做坏事,激起他们的反抗心理,让他们的行为愈演愈烈。

      先认同,再要求 如果孩子“哈韩”,家长可以先认同她,告诉她爸爸妈妈在这个年龄也会喜欢某种打扮、崇拜某种人,只是那个时候,社会上比较喜欢朴实的打扮,崇拜英雄或自我献身帮助别人的人。对于孩子“哈韩”的兴趣,家长可以试着去了解,比如周日可以一起看韩剧,也可以允许孩子在节假日按自己的喜好装扮。但也要提出要求上学的时候应该穿着朴素,不能因为“哈韩”影响学习,要遵守学校的规则。

      浮躁现象 痴迷网络

      自从家里接上了因特网,李然的课余时间就没离开过电脑。父亲非常生气,“你玩是可以的,但不能没有节制。我最看不起不能管理自己的人,这么下去,你还有什么前途?!”但令父亲没想到的是,儿子变得不搭理自己了,一进他的房间,他就把电脑关了,装作学习。

      他的想法

      在青春期孩子刚刚萌发的自我意识里,顽固地存在着一种梦想——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对世界是重要的,希望改变世界。在网络游戏中,孩子可以幻想自己是一个英雄,一个世界与命运的控制者。这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快乐体验、挑战和冒险体验,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他们能做一种虚幻的自我求证,证明自己的强大和做统帅的能力。

      你的办法

      用别的快乐代替网游 如果孩子本身是一个快乐的人,网络不可能把他拴住,因为他的兴趣很多,他会觉得上网多了,好多自己喜欢的事都没时间做了。相反,一个在现实中体会不到快乐的孩子,才需要从网络游戏的快感中得到补偿。对待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予他更多的爱,让他充分体会到家的温暖,并鼓励孩子多做一些他喜欢的别的事情,如运动、打球、下棋、和同学去郊游等。

      增加孩子的优越感 有的孩子在生活中一塌糊涂,谁都瞧不起他,但游戏玩得很棒,他就只能从这里得到优越感。优越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情绪,家长在生活中要找到孩子的优点,培养他的优点,让他感觉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别的孩子都强,一旦孩子形成了优越感,就不会那么强烈地需要从网络中补偿情绪。

      让孩子自我管理 如果父母对上网说“NO”,完全拒绝孩子上网,他就会去网吧偷着上,这样反而不好,倒不如坐下来跟他谈判。实际上这是一个锻炼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好时机,父母可以允许他一周上5个小时的网,自我管理得好,有奖励,但如果破坏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样既约束了孩子,又锻炼了他的能力。

      浮躁现象 疯狂追星

      虽然今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海选取消了电视直播,但筱筱的热情却一分未减,她不仅从网络上看了每场比赛的实况,看总决赛那几场时,更是尖叫不断,弄得家人大半夜无法入睡。平时张嘴闭嘴就是她喜欢的“快女”。妈妈觉得这个孩子就像半疯了一样,为了一个明星,至于吗?

      她的想法

      青少年在十五六岁时有很强的欲望,他们希望接触很多事情,去冒险,去尝试没有尝试过的生活。站在镁光灯下,为大众瞩目,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本身既刺激又充满了挑战性。与其说筱筱崇拜某个“快女”,不如说她在某个“快女”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随着这个“快女”的成功,她也体会了一回自己从“一个普通女孩”到“大众明星”的精神历程。

      你的办法

      顺其自然 如果看一看选秀节目的现场就会发现,那些尖叫的孩子,大多十五六岁,更大的孩子较少会发出这样的尖叫声,而大学生、研究生或已经工作的人,追星的就更少了。过了疯狂的追星年龄以后,每个孩子都会沉静下来,做一些和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事情。父母想到这一点就可以放心,即便孩子现在有点误入歧途,也是有时间性的,她不会永远这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