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之家出了个三级跳的“神童” 何占江与妻子张凤梅都是铁路职工。1994年1月2日,随着儿子何家乐的降生,日子过得更紧巴了,但是一家三口苦中作乐,生活倒也安稳自在。 张凤梅十分喜欢读书,因为买不起书,家中的藏书要么是别人送的,要么是从旧书摊上淘的。都说三岁看老,何家乐很小的时候就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凤梅发现,当自己抱着家乐看书的时候,往往也是他最安静的时候。等到稍微能认字了,张凤梅指着识字卡上的生字,只要教上几遍家乐就能记住。 除了喜爱文字,小家乐对于数学运算也是痴迷不已,四岁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进行百位数以上的乘法运算了。 小家乐上学后,很快就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学习能力。因为老师教授的课程他都已经掌握了,所以上课听讲就显得心不在焉,偶尔溜号还没什么,不遵守课堂纪律可就影响别人了。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后,引起了张凤梅的警觉,好的基础是从小打下的,小学知识容易掌握,到了初中高中还是这样一种学习态度,那可就悬了。 张凤梅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她耐心地询问孩子不爱听讲的原因,小家乐的回答倒也干脆:“老师讲的我都会了,我干吗还要再听一遍?”听了这话,张凤梅心里有底了,不妨让儿子尝试着跳级。但是她和家乐约法三章:“既然旧的你不愿意学,那么咱们就学习新的,但是你要答应妈妈,不许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样,学了新的就把旧的忘了。” 小家乐答应了。他从小学一年级直接跳到三年级;在四年级只读了半年又跳到了五年级,念了半学期,便再次跳到初中一年级。 家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张凤梅和丈夫双双下岗了,为了维持生计,丈夫到外地工程队打零工。有人劝张凤梅:孩子已经能够脱手了,你赶紧找个工作,要么做点小买卖。可是张凤梅经过反复思量,却决定什么也不做,在家陪伴儿子学习。 张凤梅对丈夫说:“我是这么想的,你经常出去施工,一年要有大半年的时间不在家里,家庭教育本来已经有所缺失了,如果我再出去打工,孩子就没人照顾了。成绩下滑是小事,对于他心灵成长的弊端却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以我的个人条件,一年就算再努力,也很难赚到1万元。我算了一笔账,现在的择校费动辄两三万元,如果家乐成绩一直不好,这些年要交的补习费、培训费,以及以后找工作要花的人情费等等的费用,那可不是十万八万能下来的!如果我在家督促儿子学习,让他学一身真本领,将来顺利找到高薪工作,不是等于间接地挣下了一笔巨款吗?” 拒绝跳级,慢半拍稳扎稳打 家乐进入46中念初中后,成绩出现了一定起伏,忽高忽低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好的时候能够进入班级前3名,但是最差的一次在全年级只考了132名。凭借母亲的直觉,张凤梅觉得儿子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经过和老师沟通,张凤梅发现,家乐在学习上存在着一个毛病,那就是喜欢细抠那些难题怪题,但是对于那些基础性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小家乐认为,死记硬背是枯燥无味的,纯粹是浪费时间。听了这话,张凤梅说:“你的作文经常引经据典,你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小时候读书多?如果肚里没货,你怎么能说出有说服力的名言警句呢?再说了,那些物理、化学的定律公式,如果你不背下来,做题时候不就发懵了么?” 何家乐有些改进,但是坚持不了几天,又犯老毛病了。张凤梅知道儿子接受了自己的分析,下一步只要形成习惯就好了,于是和儿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这种计划并非宏大的目标,而是每天切实可行的小计划,比如今天要学习什么科目,什么时间学习,使用多长时间,背多少课文单词。甚至具体到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发去学校。一旦制定了计划,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擅自更改。 在很多学校和家长眼中,常常是有意无意地将孩子划分为好孩子、坏孩子两种类型。张凤梅从小就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人群,不以有色眼光去看人。 张凤梅发现,家乐由于学习成绩出色,很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但也有些孤芳自赏,特别是和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显得格格不入,有时候还故意拿话磕打人家。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那天,何家乐回家后就抱怨:“我们班的小翔可真是烦人,没事就摸我脑袋,烦死了!” 听了这话,张凤梅知道时机到了,说:“你这么大了,应该学会分清人家对你的态度了,他摸你脑袋,分明是喜欢你呀!”“怎么会呀?他是在戏耍我!”家乐有些不服气。“你先别急着下结论,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因为你跳级了好几年,他们都比你大好几岁,拿你就当小弟弟对待,人家没有恶意,都是你自己太敏感了。”何家乐一琢磨,觉得还真就是那么一回事,可是心里还是不太舒服:“他喜欢我,可是我讨厌他呀,他学习很差,我可不能向他看齐。” 张凤梅知道症结了,不动声色地说:“那可不一定,你学习成绩好,未必样样能行,他学习不好,或许别的方面出类拔萃呢?包容不下别人的人是小气的。儿子,妈妈不会干涉你和哪个同学走得更近一些,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不信你看看,你身边那些你看不上眼的同学或许也有些长处。” 何家乐听了妈妈的话,似懂非懂地上学去了,很快,他就带回来令人惊喜的消息:“妈妈,你说得还真对,小翔画画可好了,生物课上,我们解剖兔子,小翔画的解剖图和书上的几乎一模一样,厉害!”“是呀,你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但是人家小翔没准会成为画家,你说人家比你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