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6种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家教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师和家长面对孩子的马虎,一般对策是什么呢?第一是反复提醒,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千叮咛万嘱咐:“你可千万别马虎。”第二是吓唬,“你要是马虎,成绩非下来一大截不可,那你可就考不上重点学校了!”第三是惩罚,“写错一个字,罚你100遍,看你还错不错。”第四是强调检查,要求学生答题之后必须检查或验算。有时家长帮助检查。

      以上办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常常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孩子该马虎还是马虎,该出错还是出错。最糟糕的是,你经常批评孩子马虎,反而给了他一件自我辩护的武器。有一些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是因为他知识没有掌握,他却对人说:“其实我都会,只不过马虎罢了!”马虎的说辞竟成了他逃避责任、欺骗自我的工具。我们告诉孩子“你马虎”,本来是希望他正确看待自己,结果适得其反,把他蒙蔽了。

      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马虎”的标签。即使是真正马虎的孩子,要切实找到他马虎的原因,采取具体措施,帮助他们改正,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马虎看起来简单,不过是粗心大意而已,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造成马虎有多种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有多种。

      一、心急

      【症状】某同学写作业或考试的时候,总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好像身边有什么人在催他,于是做题就很容易出错。

      【分析】这类学生并不是害怕,他们的学习实力没有问题,也不是有什么不好的情绪,他们的精神状态很正常。这类马虎与其个性有关,这多半是一些急脾气的学生。

      【对策】这种马虎解决起来比较容易。让他们在做题之前和中间做几次深呼吸,数若干个数,或者心里默念若干遍“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一般都会有效果,坚持下去,可以逐渐改掉心急的毛病。

      二、情绪不稳

      【症状】某学生父母正在闹离婚,本来很优秀的他忽然在这段时间里,精神萎靡不振,作业正确率很低,而且字迹潦草,真的是很马虎,连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

      【分析】一般说来,这类马虎是阶段性的,他们马虎的原因是在家里或者学校遇到了什么事情,心绪不宁,注意力不集中,因而马虎。诸如亲子关系紧张,父母闹离婚,同学闹矛盾,丢失了心爱的东西,早恋,迷恋网吧,追星,都可能出现此种情况。

      【对策】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如果能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问题,当然更好,如果一时无法解决(这是多数),那只好力劝学生尽可能稳住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剩下的就是等待,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不要企图药到病除。此时理解和疏导比批评重要,如果批评,可能适得其反,就有可能走向厌学。

      三、害怕

      【症状】某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发挥不出水平来。

      【分析】这种马虎现象,教师和家长都会认定是紧张造成的。其实不是这样简单。这种现象是家长和老师给吓的,压的。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有一种不好的习惯,总是不加节制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说是“人没有压力轻飘飘”、“有危机感才有动力”。结果弄得孩子面对考试卷子,心里想的竟然不是题目怎么做,而是万一考不好,该如何对待老师的冷面孔、家长的训斥、同伴的耻笑。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考试的“后果”上去了,没有办法集中在考试本身上。而且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人在面临过大压力的时候,智力会下降,有水平也发挥不出来。这不是简单的马虎,而是整体心理状态的失常。

      【对策】面对这种马虎,期望家长和老师们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家长和教师总以为,学生越害怕不良后果就会越重视学习,越重视学习效果就会越好,这都是很片面的。对一件事过分重视并不是好事情,会导致恐惧。事实上真正不重视学习的学生很少,哪个孩子都知道不学习没有出路,再加压只有害处。教师和家长应该多想想如何给孩子以具体的帮助,而不是继续制造恐怖气氛。

      四、缺乏责任感

      【症状】某学生不只学习马虎,凡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一概大大咧咧,错误百出,满不在乎。奇怪的是,他确实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玩游戏),他却很认真,很细致,一点儿都不马虎。

      【分析】这类学生的问题其实不是马虎,而是缺乏责任感,没有把学习看成分内的事情,他是在给家长和老师学习,消极怠工,敷衍了事。

      【对策】遇到这种问题,单从马虎入手,是绝对解决不了的。需要整体治疗,改变他整个的学习状态,甚至需要从头培养他的责任感。关于培养责任感的问题,这里只能简单交代一下,因为这的确是一项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事情,不单单是学习的问题了。那就是可以把生活的任务交给孩子本人,把学习承包给他本人,家长、老师少提供过度服务和保护,孩子才可能有责任感。简言之,要培养责任感,先得让他负责任。

      五、思维滑动

      【症状】某学生每遇到某一类型的题目,或者某个步骤,或者某个字,就容易出错,反复纠正也改不了。当你把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后,他能够不出错,可是一放到整体的练习或考试中,却又错了,给人一种屡教不改的感觉。

      【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习惯性的思维滑动,瞪着眼睛看不见自己的失误,就滑过去了。其实这是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的常见心理现象,只不过这种学生的思维滑动表现在学习方面较多,比较明显就是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