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亲子关系新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谁是“90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曾联合开展了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少年儿童的心理、价值观、学习、闲暇、消费、媒介接触、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少先队组织、儿童权利等多个方面。调查对象涉及全国10个省(广东、福建、山东、广西、吉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贵州)46个区县184所中小学校。每次调查均有5000多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参加问卷调查,这些孩子均为1990年以后出生,因此可谓“90后”一代。

      “90后”特征之一:充满自信但较为脆弱

      “90后”一代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更加认可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对自我发展充满期望。这说明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加自信,更加认可自身价值,对未来期望更高。但仍有一部分少年儿童情感脆弱,整日被焦虑、抑郁、烦躁、痛苦的情绪控制,难以轻松快乐地生活。

      数据链接

      82.1%的中小学生对个人体貌和体形感到满意;

      83.1%的中小学生对个人健康状况满意;

      76.9%的中小学生对个人性格满意;

      68.1%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会各处都能起到作用;

      89.8%的中小学生对今后充满了希望;

      19.2%的中小学生经常“感到抑郁”;

      28.9%的中小学生经常“感到苦恼”;

      18.2%的中小学生经常“感到痛苦”;

      23.4%的中小学生经常“感到伤心”。

      “90后”特征之二: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

      “90后”的价值取向和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均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科学家、教师、医生仍然是少年儿童心目中最理想的社会角色和职业,工人、农民在“90后”一代心目中地位较低。

      数据链接

      对道德价值的看法:90后对善良、诚实、勇敢、守信等20项传统与现代的道德价值进行排序,认可度最高的5项道德价值依次是:善良(75.8%)、诚实(52.8%)、勇敢(49.0%)、守信(31.9%)和孝敬(31.1%);认同度最低的5项道德价值是:进取(6.2%)、合作(5.6%)、独立性(5.4%)、敬业(2.7%)和守时(1.9%)。

      对人生幸福的看法:最认可的幸福标准是“有温暖的家”(53.9%)、“有知心朋友”(36.1%)。

      对职业的看法:最喜欢的职业分别是科学家(46.5%)、教师(36.8%)和医生(34.1%);最不喜欢的职业分别是商人(12.9%)、工人(2.6%)、农民(1.8%)。

      “90后”特征之三:重视维权但时常受限

      尽管部分孩子希望通过日记的方式与老师、父母进行沟通,但是半数以上的孩子并不认为这是了解他们的好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90后”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越来越强,认为这是“侵犯我的权利,不能这样做”的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认为“很高兴他们有机会了解我”的比例是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

      数据链接

      40.7%的中小学生经常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69.7%的中小学生赞成学好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39.1%的中小学生认为父母或教师翻看自己的日记或信件侵犯权利;

      40.8%的中小学生认为看日记或信件是父母或老师了解孩子的好机会。

      “90后”特征之四:喜欢学习但负担较重

      多数孩子喜欢到学校上学,课堂兴趣不断增加,但有半数多孩子对学历期待较高。虽然减负呼声一直较高,但“90后”一代的学习压力依然较大。他们写作业时间严重超标,睡眠时间严重不足,闲暇时光比较消极,被动、单调,写作业、看电视占据了大量时间。

      数据链接

      93.3%的中小学生喜欢到学校去上学;

      90.8%的中小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

      57.4%的中小学生希望将来具有博士学历;

      16.5%的中小学生希望具有硕士学历;

      69.2%的中小学生认为学习日写作业时间超标;

      79.8%的中小学生认为周末写作业时间超标;

      45.7%的中小学生认为学习日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9小时)。

      “90后”特征之五:消费自主但习惯攀比

      “90后”一代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零花钱、压岁钱、存款额显著增加,拥有的物品更加丰富,高档消费品拥有率有所提高,消费行为更加理性。高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追求名牌等消费行为依然存在。

      数据链接

      52.3%的少年儿童有自己的存款;

      59.7%的中小学生想用存款买学习用品;

      41.2%的中小学生想用来交学杂费;

      18.5%的中小学生想用来给长辈买东西;

      15.5%的中小学生想用来捐款;

      15.2%的中小学生希望独立后使用;

      82.5%的中小学生将零花钱用来购买文具、课外书刊;

      32.9%的中小学生希望用来买零食;

      32.1%的中小学生希望用来捐助;

      24.6%的中小学生希望用来给长辈买东西;

      17.8%的中小学生希望存入银行;

      17.8%的中小学生希望用来给同学买礼物;

      九成以上少年儿童赞同“父母赚钱不容易”、“应该多存钱”、“买东西要以实用为主”,反对“一个人花得起大钱才有面子”、“有钱就能办到一切”。但61.52%学生购物时关注名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