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到底有多少中小学生在学习奥数,统计结果恐怕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反正我接触到的许多孩子都在学,因为他们的父母相信如果孩子不学奥数就会落后,甚至进不了名牌学校。于是,学习奥数成了一股风潮,任凭教委一再下令禁止也无法阻挡。 学习奥数对于中小学生是否有利呢?我一直抱有深深的疑问。多年前,在应邀担任国家图书奖评委期间,我曾经当面向著名数学家杨乐教授请教。他直截了当地回答我说,学习奥数只适合少数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而不适合多数学生。在2008年12月8日的《北京晚报》上,我读到了记者蔡文清采写的《别让奥数扼杀数学天才》的报道,其中主要就是杨乐教授谈奥数。 从小参加奥数班学习,能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吗?在近日举行的一个报告会上,针对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提问,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乐直言:我国虽然有很多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但他们都是经过强化训练才获得好成绩,不能真正说明问题。而训练过多的解题技巧,对帮助孩子成长为数学家并无益处,甚至有可能扼杀数学天才。 “即使在国际竞赛拿到了好成绩,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因为奥数培训班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突击训练,这个突击训练对将来成为数学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杨乐说,奥数的定位本来是一部分对数学有兴趣的高中生,但是现在不仅高中生有奥数竞赛,初中生、小学生也有,对数学没有多少兴趣的同学也参加,这种做法不太好。这种突击训练对将来成为数学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不仅没有使数学能力、数学修养提高,相反有些同学因为负担太重还有可能产生厌倦情绪,就像跑马拉松,在前几百米中冲在最前面的往往不能将优势保持到最后。 杨乐教授的观点自然是一家之言,其他的数学家又是如何看待奥数的呢?据2005年3月30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3月28日,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应邀来到清华大学,为学生们作了一个主题为“几何30年”的演讲。演讲前,他就奥数问题接受了该报记者原春琳的专访,认为奥数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 奥数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让丘成桐吃惊。在美国,很多高中生也参加奥数培训。“奥数就是一个帮助中学生提升对数学兴趣的组织。国外的学生参加比赛纯属兴趣,他们利用假期参加培训,平常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丘成桐说。他美国邻居的儿子也参加了这项比赛,这个孩子感觉很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而在中国,奥数的意义则完全不同。“奥数在高中成了最伟大的事情”丘成桐说。它受到了从学校到老师到家长到学生方方面面的重视,几乎成了一项“全民运动”。参赛孩子的理由多是“老师说这个比赛很好”,“可以免试上好大学”。于是,一些在数学方面有些能力的学生被老师或者家长说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奥数。 丘成桐说,在美国,奥数比赛的奖牌不足以作为那些一流大学免试入学的理由,反而是一些小的高校把这个奖牌作为免试条件。而丘成桐自己也不会因为学生拥有奥数金牌,就一定会接收他。 在丘成桐接触的国内参加过奥数培训的学生中,他还没有看到一个学生考奥数的原因纯粹是为了数学。尽管现在看起来数学学习很热,但是“大家是带着目的去学数学、拿奖牌。没有几个人是真正欣赏数学,是为了数学而去做数学。”丘成桐说。 然而,数学研究是需要兴趣的。与很多数学家一样,丘成桐自己一个项目经常要做上5~1 0年。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兴趣,怎样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研究! 奥数的培训方式带来的问题不止这一个。 学习奥数的学生知识结构局限性很大。丘成桐说,一个好的数学家,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支持。可学习奥数的学生的知识面很窄,即使是数学本身,他们也欠缺很多训练。比如说,微积分是数学基础,可很多学习奥数的学生,尽管他们拿了奖牌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奥数的考试是不需要微积分知识的。 人生成长中的遗憾是另外一个方面。丘成桐说,一个人的成长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学问的增长,还包括为人处事,但一些学生进入奥数训练后,每天埋头学习,朋友减少了,接触的知识面也很狭窄,有的学生因此毁掉了自己的前途。丘成桐手下曾经有一个博士后,他是一个天才:12岁上大学,20岁拿了博士,后来跟着丘成桐做博士后。也正因为他是一个天才,从小没人与他交往,他没有自己的朋友。不到两年,他发疯了。 丘成桐的老师、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的最后几年是在南开大学度过的。当陈先生在校内散步时,经常被一些中学生慕名拦截,他们拿着奥数的题目向先生请教。陈先生告诉这些孩子:我不会做。 我之所以详细引用有关报道,是因为两位著名数学家对奥数的分析是入木三分的,可以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重要参照。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两位著名数学家都呼吁不要让奥数的训练扼杀数学天才,这固然是对的,可是,参加奥数训练的绝大多数学生并非数学天才,岂不是成了更严重的受害者?事实上,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奥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过程,而这完全是在制造冤案。 中国教育最宝贵也是最成功的传统和经验是因材施教,因为人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因此,现代的教育一定是尊重差异的教育。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