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 母亲的“榜样教育”让女儿精神不堪重压 苏黎霞与张贵生夫妇在郑州做了近十年的餐饮生意,女儿张佳小学四年级时,苏黎霞把她从老家接到郑州上学,她和丈夫文化不高,把希望全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苏黎霞认为女儿平时应该和那些成绩优秀的人交往,用“榜样”的力量来鞭策自己,为自己树立追赶的目标,这样学习起来才更有动力。平时,她经常请比女儿学习好的女孩,来家里和张佳一起学习、做作业。母亲的做法让张佳觉得自尊心很受伤,但她无法反抗母亲。 2007年9月,张佳升入了初三,苏黎霞的心也紧张起来。这年国庆节前,苏黎霞偶然听说自己所住的楼上有位叫王菲菲的女孩,去年中考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一所重点高中,是家属院里争相传颂的“小名人”,不由心中大喜。 从此,苏黎霞让女儿事事向王菲菲看齐,张佳很不高兴。 转眼,初三上学期结束了,期末考试张佳成绩下滑到了第11名,英语仅考了76分,班主任说张佳如果不把英语成绩提上来,考重点高中有点悬。 老师的话让苏黎霞忧心如焚。她听说这次期末考试王菲菲获得了高一全年级第二名,英语更是考了满分,便买了双耐克运动鞋作为礼物,登门恳求王菲菲帮女儿一把,王菲菲同意了。 可张佳一听妈妈说让王菲菲辅导自己学英语,很不乐意地说:“你找个英语老师辅导我吧,王菲菲一来,我心里有压力啊!”苏黎霞不容分辩地说:“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王菲菲英语成绩好,又刚经历过中考,她辅导你更有针对性!” 2008年春节后,王菲菲登门为张佳辅导了几次课,她觉得张佳对她有抵触情绪,便找了个借口不再过来了。 费心请来的“榜样家教”被女儿气走了,苏黎霞盛怒之下,打了女儿一巴掌,张佳很长时间都不愿搭理母亲。 此后,张佳学习只要稍有松懈,苏黎霞便会说出“王菲菲怎么怎么样,你要向人家学着点”之类的话来。而女儿一听到这样的话,就会捂紧自己的耳朵,跺着脚让母亲出去。 2008年5月中旬,苏黎霞发现女儿有些不对劲儿,张佳不仅在自己的唠叨声中变得沉默寡言,在家里学习时也是焦躁不安,有时习题做不出来,她嘴唇都快咬出了血。苏黎霞小心翼翼地说:“实在不会了,咱去请教王菲菲——”话刚说完,张佳竟歇斯底里地大叫:“你给我出去,我的学习不用你管!” 几天后,班主任打来电话,告诉她张佳这几天表现很是反常,在班里要么一天不发一语,要么就和别的同学大嚷大叫,有时一节课不到,竟跑两次厕所,照这种状态下去,张佳想考出好成绩很难。 马上就要中考了,女儿竟出了这样的问题,苏黎霞着急上火,班主任认为张佳心理上可能出了问题,建议她带女儿到市儿童医院心理诊室求诊。 分析: 一门心思推行“榜样教育”,造成了女儿抑郁症 苏黎霞连哄带劝地把女儿带到了郑州市儿童医院,心理科尚清大夫接待了她们,她先和张佳作了一番交谈,并对她做了番心理测试。接着,她和苏黎霞作了单独交谈,认为张佳目前的状况属于轻度抑郁症,造成孩子这种症状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张佳是一个心智还没完全成熟的孩子,让她去学习哪位榜样,必定要让她在心理上欣赏对方,然后才能产生学习的行动。母亲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去发现“榜样”的魅力所在,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而不是粗暴强硬地以牺牲孩子自尊为代价,强迫她去学习某一个人。 二、苏黎霞对女儿实行的其实是“攀比教育”,而不是自己所标榜的“榜样教育”。她在对女儿的教育中无视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盲目攀比,无形中贬低了女儿,造成了张佳的自卑心理和焦虑感,使得她经常处于愤怒和嫉妒中。长此以往,孩子在升学的压力和自卑心理的纠葛中,心理上就容易出现问题。 三、当女儿对母亲产生抵触情绪并和她发生冲突后,如果此时苏黎霞找有经验的老师咨询一下,就会理解女儿的感受,她可能会放弃那种刻板而伤害女儿自尊的“榜样教育”。可她偏偏认定了“榜样教育”这个家教法宝,致使女儿错过了最佳扭转心理的时机。 四、当张佳已出现狂躁、自虐的苗头时,苏黎霞一心想的还是女儿的学习,还在用“王菲菲”三个字对她精神上造成刺激,这是最不应该的。正是她对女儿心理上的忽视,一门心思地推行她的“榜样教育”,才造成了张佳初期抑郁症状的出现。 建议: 父母要真正从心理上接近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基于以上分析,尚大夫对苏黎霞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苏黎霞和丈夫要真正达成共识:女儿有着自己的个性,应该在她实际的学习基础上任其发展,而不是做别人的复制品。家长要改变总爱横向比较的思维模式,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让孩子逐渐增强自信心。 二、离中考时间很短了,不要再给孩子加压了。相反要多给她关心、安慰,倾听孩子的心声,陪她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情,不能再提对孩子不利的话题。 三、在中考这件事情上,要为女儿减压,不要再让她盯住重点中学不放。这样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她心理疾病的缓解和治疗。在升学问题上,让孩子顺其自然,既便考上普通中学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