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眼里,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还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家里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多幸福啊。而回想自己的童年,吃穿玩都无法与现在的孩子比较,还得帮父母下地干活、喂猪、放羊、照顾弟妹等,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们简直到了天堂。 可事实并非如此,在心理咨询中,经常有这样的案例,孩子不快乐,幸福感非常低,甚至有的孩子已经有了厌世轻生的念头,下面,就具体案例浅析究竟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案例一:男,11岁,初一学生。父亲做生意,日常生活由母亲负责。他曾对母亲说,我才11岁几乎游遍了全国,现在对什么都无所谓,都不感兴趣,生活没有目标,感觉不出快乐,还不如死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出怪声,捣乱,写作业磨磨蹭蹭,成绩在全班倒数。 案例二:男,15岁,高一学生,父母均为公务员。母亲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了他的日记,看完以后母亲非常震惊,现摘录两则。 A.大家都很幸福呢,他们的生活对我而言永远是童话里的,太遥远了。幸福的人有各自的幸福,不幸的人有各自的不幸,我是属于后者的,总是把他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不幸,永远生活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B.13岁那年,我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得一片颓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想知道活着的意义,那时,我崩溃了,很想自杀,我的精神从那时就扭曲了。后来我想到了父母,呵,我怕我死了他们会失落,会伤心,所以才活了下来。 且不看孩子的文笔如何,我们只分析孩子的日记内容,就足以让教育者痛心疾首。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不同,幸福的感觉也就不一样。从现在的大多数孩子看,在保证了基本的温饱、安全的满足后,体现自我价值才是最大的幸福。那么在物质生活不断被满足的今天,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剥夺孩子的幸福感呢?分析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不惜血本,不顾一切代价供养孩子上学,可谓用心良苦。眼睛只盯在分数上,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课余时间补报一些特长班、奥赛班、补习班,等等,结果孩子只是疲于应付。有些老师也不因材施教,无止境地布置家庭作业,更有甚者,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实行抄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处罚。由于教育不得法,造成很多孩子厌学、网瘾、早恋、冷漠、自杀,心理充满了痛苦与无奈。 建议:学习是一个逐步爬坡的过程,每爬过一个坡,做对一道题,掌握一个知识点,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这时家长如果及时鼓励,孩子就会劲头十足,可以战胜更多的困难。相反,当孩子遇到难题,特别是连续出现不会的题目,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安慰,很容易出现气馁、滑坡的现象。因此,家长要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孩子很容易进步。 2.生活方面。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在物质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家长就认为这是孩子最大的幸福。父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封杀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权利。长此以往,孩子形成的个性特征是“好逸恶劳”,没有精神寄托。 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孩子正确对待金钱,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懂得家长挣钱不容易,不能随便浪费。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的营养吸收和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鼓励孩子做家务,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3.沟通方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没有思考的机会,这就阻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亲子之间没有沟通,造成孩子缺乏应有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有委屈没有倾述的对象,有困难得不到帮助,甚至还会遭到亲人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时间长了造成孩子对家长不信服,使最亲的人形同陌路。 建议:建立亲子间良好的沟通,先从交流开始。在跟孩子交流时,蹲下来倾听,无论孩子说得多不清楚,表达得多不明白,都要努力赞同、认可,时间长了孩子就愿意讲,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家长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让孩子感到家长不仅是最亲的父母,更是最铁的哥们、姐们,这样,孩子就会对你无话不谈。还有就是为孩子创造与同伴玩的机会,与同龄人做游戏,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4.家庭环境方面。一些家长喜好虚荣,乐于攀比,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存在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错误观念,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不穿,也要满足孩子,对孩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建议:家长若要孩子真正地幸福,在物质方面基本满足即可,西方国家大都比较富裕,但很多家长有再富也要穷孩子的观念,教育的孩子大多比较俭朴,不乱花钱,懂得珍惜,知道父母的辛苦。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养成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平时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我们应该借鉴好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培养孩子的情商,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