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的教子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

内容提要:

我以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一个人有一份普通的工作,有一处住房,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没有什么可感到羞耻的。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著名作家梁晓声也是家有考生。面对孩子的升学、教育,他有哪些想法和做法值得借鉴呢?

      身为家长的梁晓声采取的基本策略是“以柔克刚”。他说:“对孩子,我不主张鞭催式的教育,从来不强迫孩子在班里一定要考前几名,所以孩子没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在这种较为宽松的家庭氛围中,我有意识培养他读好书。我将我看到的一些报刊上的优秀散文、幽默故事亲自剪下来,在儿子做功课之余送给他。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为他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培养他的阅读、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他紧张的学习生活的一种调剂。久而久之,儿子不仅养成了阅读好书的习惯,在课余时间看了不少文学读物,增长了文学知识,在生活中也学得了几分幽默感。”说到兴奋处,梁晓声走到床前,翻开几份报纸,指着上面画有标记的漫画说:“这就是我为儿子选的。”面对眼前的情景,笔者禁不住为这位明智的父亲暗暗叫好。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我们众多的家长究竟做得如何呢?有多少人像督军般严厉地催着孩子学习,加时加点一刻也不给孩子喘息的时间?而梁晓声会在儿子复习紧张疲劳时,主动地拉着他看看光盘,聊聊天,转移话题,使其精神放松。

      对此,梁晓声的观点是:“对于高考,就如同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一样,不做准备不行,但只要自己尽了力,结果就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了。不能因为考不好就要死要活的。”他经常对孩子这样说,努力让他接受自己的观点。

      顺其自然,物尽所能,是梁晓声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这种辩证的观点不仅来自于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刻性,更鲜明地反映了一位作家的人生观和人才观。

      在一般人眼中,望子成龙是天经地义的事,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更为普通大众司空见惯。由此推断,一些人也会认为梁晓声是名人,他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更高,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一定更会看中高分、名校。但梁晓声却不这样认为。他曾对孩子谈过:“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但不是绝对的,丘吉尔、巴尔扎克上中学时都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关键是根据个人的条件选准人生的坐标,定好位,发挥自己所长。”

      为了与儿子更融洽地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梁晓声还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正面引导。他和儿子就曾讨论过“人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算是值得的?普通人的生活是不是幸福的?”他开宗明义地对儿子讲:“我以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一个人有一份普通的工作,有一处住房,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没有什么可感到羞耻的。在我国,有13亿多人口,能读到博士的有多少人啊,毕竟是极少数。能考上大学的又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呢?绝大多数人注定是普通人,可为什么那么多的普通人一定要自己的子女拼死拼活地往不切实际的目标愣钻呢?或许是一些做家长的当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读上大学,故而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要让孩子替他们争气。但能否考上大学,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这要看孩子的潜能。我没发现我的孩子有特殊潜能,认为他今后就是一个普通的公民。我之所以对他进行这种教育,就是想让他知道这样一个事实。话又说回来,我对孩子分析,即使是读了博士,出了名,有了高薪,一个人还不是只吃有限的食物,睡一张床。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接受我的观点,把名利看得很淡,学习的心态就很好。”

      梁晓声对孩子的分析是客观的,是为孩子所能接受的。试想,如果更多的家长能拨开眼前的迷雾,把一些道理通过浅显的事例讲给孩子听,使他们对高考,对自身的实力、前途等有个清醒的、实际的认识,那将会给他们减少多少压力,避免多少恶果的发生啊!

      有时候,儿子也会谈到理想。梁晓声就会不失时机地教育他:“现在有些人把理想理解为上名牌大学,出国深造,做商业精英,出门坐豪华汽车,住舒适别墅……如果所有的人都树立这样的理想,成吗?”面对多元化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做家长的真该像梁晓声一样,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启迪和教育。

      梁晓声教子虽说是宽松式的,但绝不意味着娇惯。写到这里,不禁联想到采访时给梁晓声拍照的一个细节:笔者提议,既然是写家教方面的文章,还是配发一张梁晓声和儿子的照片为好。但这一建议马上被梁晓声否决了:“他还在成长阶段,这样做对他不好。”

      梁晓声的教子方法,使我们不禁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一段话:“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在梁晓声和风细雨式的家庭教育中,他的儿子健康地成长起来。他不仅能正确地对待学习,还学会了体贴别人,为大人分担忧愁。梁晓声是社会知名人士,是文坛的高产作家,他的作品直面人生,他的人格刚正不阿。伴随着他的作品的诞生,间或也会出现争论。报刊上关于梁晓声的文章、信息反馈到儿子那儿,儿子回到家总会主动地来到爸爸身边,善解人意地帮助患有严重颈椎病的梁晓声边做颈部按摩边聊天,有时还会给爸爸选好光盘,依在爸爸身边一起看。有时,梁晓声遇到苦恼,也会找儿子交流,许多时候能从儿子的态度中寻求到支持。梁晓声说:“我是个写作者,遇到文坛上的一些议论,作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有时也挺生气,有时也思考着:要不要做出反应?这时,儿子就会帮我分析:‘这种事就好像在饭店吃饭,身上被人洒上了酒水,你找人吵是什么结果?你自己擦擦又是什么结果?’孩子举的例子虽然很简单,但我激愤的情绪一下子被化解了,感到很高兴。我从孩子对人宽厚这点上受到了启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