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说理四招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

内容提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老师当起来却不那么轻松惬意:既要“养其身、健其体”,使孩子长大成人;又要“育其心、励其志”,使孩子顺利成才。可是,孩子的性情一日三变,“养身”难,“育心”更难。教育孩子是爱和智慧的艺术。现代家长们都知道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是下下之策,耐心说服、细心教育才是上上之策。所以,当你遭遇到“有理说不清”的尴尬时,请不要意气用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妨先试试以下几招,也许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终达到“该出手时不出手,孩子照样跟你走”的理想境界。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与孩子说理时,许多家长都难免会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境:你苦口婆心,孩子一脸不屑;你语重心长,孩子充耳不闻;你好话说尽,孩子我行我素……当您遇到这种情况时,是不是会有点无奈,有点无策,甚至有点生气?千万别急,“教子要有方,说理得有法”。

      一、欲擒故纵法

      “欲擒故纵”为三十六计之一,意思是故意骄纵敌志,使其懈怠,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在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时,家长若能恰当地借用这种“纵擒术”,趁机巧说理,顺势妙诱导,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王枫的儿子晓晨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尽管王枫没少对他讲什么“奢靡为耻,俭朴为美”、“成由俭,败由奢”之类的大道理,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暑假,王枫带儿子参加“名山十日自助游”。出发前,王枫交给晓晨8000元现金,说是两人的旅游费用,由他一手掌管,按计划开支。一路上,晓晨花起钱来大手大脚,随心所欲,王枫却视而不见,不管不问。结果,行程还没到一半,晓晨已是囊中空空,连“打道回府”的钱都没有留下。

      听儿子一说,王枫故作紧张:“什么?没钱啦!这下惨了,我们连家都回不去了。”见儿子神情沮丧,王枫变换了口气:“平时老爸怎么对你说来看,花钱要精打细算,你总是不听,还嫌烦,这下你知道乱花钱的后果了吧?”“爸,我错了,今后我一定改。可现在你得想想办法啊!”晓晨低声地说。“能有什么法子呢?偏僻小城,人生地不熟的,只能靠自己了!”王枫叹了口气。“靠自己?”晓晨吃惊地望着爸爸,一脸迷惑。“是啊,幸亏爸爸早有准备,留了点钱!”王枫把钱交到儿子手里,“不过,这只够我们回家的,未完成的旅程只有等你学会花钱后,才能继续了!”有了这次经历,晓晨逐渐改掉了乱花钱的毛病。

      为了改正孩子乱花钱的坏习惯,王枫先“纵”——父子俩出外旅游,故意安排儿子管钱,任其大手大脚而不加劝阻和干涉,再“擒”——在儿子花完钱进退维谷的时候,用暗中准备的“救急金”解围,并抓住他懊恼后悔的心理,及时地用言语进行点拨,使他接受了平时接受不了的道理,巧妙自然,顺理成章。

      二、以喻明理法

      以喻明理法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道理。孩子的逻辑思维不强,对概念性、说教式的事物,常常表现得很不感兴趣甚至心生反感。生动形象的比喻能变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不但能够激活孩子的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提高说理教育的实际效果。

      李丽夫妇办了个糖果加工作坊,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的。但她的独生子刘一鸣读书不认真刻苦,夫妻俩为此忧心忡忡。

      有一次,李丽一边看摊卖糖,一边教育儿子。没想到,调皮的小家伙居然问她:“读书有什么用?你和爸爸都没有上过大学,不照样过好日子吗?”李丽想了想,从糖缸里抓起几粒糖,问:“这黄糖多少钱一斤?”“3元!”儿子回答。李丽又问:“这芝麻糖多少钱一斤?”“5元!”儿子答道。“那超市里的‘大白兔’糖呢?”李丽接着又问。儿子歪着头,想了想说:“应该是18元吧!”“同样是糖,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大呢?”“糖里面的配料不同啊!黄糖里没有芝麻,吃起来不香,芝麻糖里有芝麻,吃起来香,‘大白兔’里面有牛奶,吃起来又甜又香。”“对了,其实读书和做糖的道理是一样的,妈妈初中毕业,是‘黄糖’;爸爸高中毕业,是‘芝麻糖’;你表姐大学毕业,那就是名贵的‘大白兔’了!儿啊,看起来都是‘糖’,实际上差别却是很大的,你懂吗?”李丽抚摸着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

      从那以后,刘一鸣学习时变得认真刻苦了,很快就成了班里的尖子生。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但这种财富和力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孩子灌输这些抽象的大道理显然是徒劳的。聪明的妈妈就地取材,用孩子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糖”来作比,从“黄糖”到“芝麻糖”到“大白兔”,使孩子直观、明晰地看到了知识多少的区别,并由此明白一个道理: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品质和价值。你说,谁不想自己未来的人生像“大白兔”似的又香又甜呢?

      三、故事引导法

      孩子天真无邪,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因此,用讲故事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引导孩子去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效果往往出奇的好。

      张菲的女儿读小学六年级。期末的一天,张菲见女儿回家后兴奋异常,就好奇地问:“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像捡到宝似的?”女儿话里透着喜悦:“你不知道吧,晓红在评选三好学生时落选了!”张菲仔细一问,原来是班上评选三好学生时,女儿与一些同学结成同盟,投了晓红的反对票。

      晚饭后,张菲和女儿在楼下花园散步,她问道:“你说老实话,晓红究竟有没有资格当三好学生?”见女儿一言不发,张菲就说:“我给你讲个寓言故事吧。鸟儿子问鸟爸爸:人幸福吗?鸟爸爸回答说:没咱们幸福。鸟儿子问:为什么?鸟爸爸回答说:因为人心里扎了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折磨着他们。鸟儿子问:这刺叫什么?鸟爸爸回答:叫嫉妒。孩子,妈妈感觉得到,你心里现在正承受着这种痛苦!”“妈妈,我……”女儿满脸通红,欲言又止。张菲又说:“还有个真实的故事,一群年轻人去一家公司应聘,几位佼佼者一路领先进入决赛,在最后的比赛环节——演讲时,大家的表现旗鼓相当,竞争异常激烈。其中有一个年轻人每当听到别人讲到精彩的地方,都会情不自禁地鼓掌,为对手喝彩,而公司最终聘用的,正是这位年轻人。”讲到这里,张菲问女儿:“你说这是为什么?”女儿羞愧地低下了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