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正确地处理人际纠纷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间方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全家人的宠爱,比较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而这个特点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合作、沟通、宽容”等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所以,当孩子走出家庭,走进幼儿园、小学,在集体生活中不断地与小朋友发生一些人际纠纷的时候,如何正确地帮助孩子去面对和处理,就成了家长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的儿子每周六晚都要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下棋,这一天常常是他们一周中最期盼的一天,目的不是下棋本身,而是希望能在下棋前和下棋结束后,趁着老师和家长们相互等候或者整理物品、取车的时间空隙可以疯玩一会儿。上周六晚,孩子们照例在下完棋后马上来到操场完“追追儿”的游戏。我儿子不一会儿被Z和P两个孩子追上了,并一左一右抓住了他的手。在他用力挣脱的时候,Z的手不小心打到了他的鼻子上,鼻血立即流了下来。等我赶到身边的时候,已经有其他家长帮他擦了鼻血,但儿子还是在怒火冲天地哭诉着,Z和P毕竟也是孩子,他们也还在争辩着、回应着。

      回家的路上,儿子斩钉截铁地说,“反正我不想去学下棋了!”我说:“大家是好朋友,让他们道个歉就原谅他们吧!”他说无论如何也不想去学棋,也不想再看见他们。我想他在气头上,多讲道理也听不进,关键问题还是要先让他情绪平静下来。我就说:“我们回到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的经过写下来,明天我拿给Z和P的妈妈看,让她们评评理!”可能儿子也觉得有必要向两位妈妈“鸣冤告状”吧,他同意写了,而且还配上了图画,把先前发生的场景画出来了。写完、画完后,我又问他:“现在心情好些了吗?如果他们愿意道歉能原谅他们吗?”他说比刚才好些,但还是郁闷,还是不想去下棋,也不肯原谅他们。

      第二天,我看儿子情绪比较稳定,就开始给他讲道理:“你如果不去下棋,吃亏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学不到下棋的本领了。你们一起玩,发生了矛盾和你学不学棋是两件事情,你不要把这两件事混在一起。再说,大家是好朋友,Z是在一起玩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你的鼻子,他也不是故意的。如果你不肯原谅他们,以后他们都不敢跟你玩,你不是就没有朋友了?”儿子还是嘴硬,说:“我就是不想学下棋,我不跟他们玩还有其他朋友玩的。”但同时他也关切地问,“你有没有给他们两个人的妈妈看过我昨天写的东西?”我于是打电话给其他两位小朋友的家长,把情况跟他们说了一下。

      后来,P的妈妈发回了一个短信,以Z和P的口气向儿子道歉了。儿子看了以后,心情似乎又好了一点,答应继续去学棋,并表示原谅P了,但对于直接把他打出鼻血的Z,还是不原谅。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周过去了,儿子在最后的一两天似乎又对周末的下棋充满了期盼。见到P了,在P妈妈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又在一起聊共同话题了。见到Z了,Z妈妈也引导Z向他说了对不起!他又很快和Z玩在一起了。见到儿子又开心地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我终于放下了悬了一周的心。

      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如果对孩子一味地训斥,比如“你怎么这么小心眼,这么点事就斤斤计较不肯原谅别人”!或者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被别人打了还哭!下次就马上打回来”!那肯定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这样做,一方面,在他的内心会积聚起不良的情绪,让他对他人心存敌意和戒备;另一方面,也会让他学会用比较简单、粗暴甚至极端的办法来处理这些小纠纷,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一种负面的自我认识,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更依赖于外界对他的评价。如果说一味地顺着孩子的想法,去指责对方,全部把责任推给对方,向对方提出种种要求,就更加助长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

      所以,我认为,当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与同学和朋友发生人际纠纷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帮助孩子把情绪平静下来,因为情绪平静才有可能讲得通道理。让孩子情绪平静下来的办法很多,可以家长自己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也可以鼓励孩子打电话向他自己信任的长辈或者朋友诉说,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写和画。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因人而异,也要因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而异(比如孩子尚小,不会写,就不适合用写的方式),但以尽可能、尽量少地影响他人为目标,因为最后是要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接着是要帮助孩子心平气和地分析人和事之间的关系。因为孩子小,对事情的认知往往是整体而模糊的,对人和事也总是纠缠在一起理解的,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全面地去看待一个人,不要因为一次冲突忘记以前所有的友谊,不要因为一件事情上升到对一个人的全部评价,还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等等。

      然后是要帮助孩子铺设下台的台阶。因为孩子在气头上总会说一些过头话,其实他平静下来可能自己心里也是后悔的,所以家长就要通过引导孩子道歉,还有创设一些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和游戏等形式,促使他们和好如初。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是家长应当有正确的儿童观。儿童是独立的社会个体,家长既不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私有物、附属物,也不能过于溺爱,把他们当作“小皇帝”来供奉。家长不应该认为现在的儿童物质生活丰裕就是很幸福的,如果没有家长朋友式的关心、爱护,孩子就不可能真正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