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孩子心理问题不可忽视

      2008年2月5日,据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健康播报》称,北京市有三成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个比例可谓不小。令人遗憾的是,调查数据显示,有80%的青少年心理疾患都未引起家长的关注和重视。数据还显示,大约有50%的儿童精神障碍问题来自家庭,有70%的北京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是不合格的。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总是抱怨:“唉,为了孩子的学习,我的头发都急白了。”“这孩子,这么不知道上进,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要是对学习这么上心就好了。”“都快要考试了,不许再看闲书,这次一定要考好!”无数事实证明,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许多家长诉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不健康心理造成的。

      孩子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孩子的心理产生障碍甚至疾病。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刚满7岁的孩子所有课余时间排满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结果,孩子由于长时间过于紧张,造成抽动-秽语综合症。

      第二,家长过分挑剔、追求完美,结果造成孩子心理有障碍。例如,家长对孩子作业要求过多,孩子每写一笔都要反复地描,擦了写,写了擦,家长不顾孩子实际情况,过分挑剔,过分追求完美,严重的,造成孩子的强迫行为。

      第三,家长把紧张焦虑情绪传给了孩子。有的孩子体弱多病,家长担忧,烦躁不安、絮絮叨叨、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而有的孩子做事情比较细致,喜欢操心,这时家长又有了新的担忧,担心孩子会不会用脑过度,家长的焦虑导致孩子变得无所适从。

      第四,家长对孩子总是否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家长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要和班级甚至学校最优秀的同学比,孩子稍有一点缺点就大加指责,甚至打骂孩子。

      孩子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们都知道,孩子也是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除了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外,还有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们需要家长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帮助。他们有自尊,需要理解,需要家长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关心和爱护。如果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需求漠不关心,那么即使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他们也会感到不满、苦恼,甚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下面给家长提几条建议,希望对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能有所帮助。

      1.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不要因操之过急而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让孩子从父母那里感觉到,学习不是一件坏事情,努力学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的。当然,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能力不及,就要及时帮助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2.尽量用和缓或者游戏性的语言对孩子提出要求。许多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不注意方式,以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实,家长对孩子用游戏性或音乐的语言说话是很有鼓励作用的。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看到他的孩子玩兴正浓。这时,孩子的母亲用微笑的态度,在孩子旁边用儿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学琴,叔叔婶婶再会吧!”然后轻轻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着妈妈去房间了。这位母亲用游戏性语言成功地唤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相反地,如果这位母亲用严肃甚至斥责的语气对孩子说:“就知道玩,学琴的时间到了,赶快去学琴!”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妈妈去学琴,效果也一定不会好!

      3.适当的鼓励和关怀是必要的。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环境,并适时地关爱、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动自觉学习的习惯。我认识一个孩子叫团团,他家居住面积不大,爸爸就在他的床边放置了一张小桌子,在桌子的左上角安装了一盏灯。每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就会各自干自己的事情:爸爸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读报;妈妈静静地做家务;团团也就会自动走到他自己的书桌前,坐在椅子上做功课。适当的时机,爸爸妈妈会走到团团面前,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定会把功课做好的。你真乖,不用爸妈操心。”在父母默默的鼓励和支持下,团团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及时指出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一位很成功的人士,他小时候因入学早,各方面表现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家里玩拍皮球,他比其他的小朋友拍得又多又好。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真行!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你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如果你晚入学一年就好了。不过,我们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你会赶上别人的。”父亲的鼓励给了他信心,他知道自己也有长处和优点,开始努力读书,很快便成为班级的佼佼者。

      家长常说:“这代孩子多幸福啊!哪像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温饱也没法解决。他们现在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确,在家长的眼中,孩子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可是家长真正了解孩子吗?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孩子们要为考试分数死拼,孩子们在校的时间比家长上班的时间要长得多。如果家长能多些宽容,多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去违背教育规律,盲目攀比、模仿、“拔苗助长”,多给孩子“松绑”,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