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快速变化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有的忧心忡忡,有的灰心失望,有的烦躁易怒……很多父母说:“那个可爱的孩子消失了,现在的他经常对我们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他们可以和朋友通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并报以愉快的笑声,却以简短的两三个字来应付父母急切的询问,且表情冷漠。孩子长大了,却对养育他们的人如此态度,这对家长来说,是沉重打击和巨大伤害。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管父母接受不接受,他们都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灰色”变化,很多父母对此一筹莫展。下面,让我来告诉你该如何解决吧。 当孩子过分重视外貌时 志杰性格活泼,自从上了初二,他起床的时间就提前了,原因是他花在镜子前的时间大大超过了以前。每次出门前,他都要花半个小时打理头发,用吹风机吹了又吹,用摩丝抹了又抹,用镜子照了又照,似乎总不放心。妈妈感慨地说:“你读书要有这么认真就好了。” 一天,妈妈接到志杰老师的电话。老师告诉她:“这两天志杰在学校不吃午饭,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肚子不饿。但我私下听同学说他好像在减肥……”志杰妈妈惊讶不已:志杰不胖啊,为什么要减肥? 解决之道:孩子花时间和精力打理外表,挨饿不吃饭,都是为了更靓一点,更帅一点。但是父母心疼孩子,担心他饿坏了身体,赔上了健康。出于关心,父母想方设法,或威胁利诱,或好言相劝,让孩子吃饭。结果孩子不是阳奉阴违,就是当面拒绝,他很可能会愤慨地说:“吃不吃饭是我的事,你干吗管那么多?” 对将外貌看得比健康重要的青春期孩子,父母要学会三件事: 1.了解并接纳孩子的需求 父母内心有一个强烈的需求“孩子,我要你健康。”为了这个需求,家长会强烈主张“孩子,我要你吃饭。”然而,孩子的需求是“我要更帅气(美丽),更吸引人。”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样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他们渴望拥有姣好的外貌,他们觉得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他、注意他、肯定他,他也会因此更加自信。建议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接纳孩子的需求,停止挖苦和责难,如“不要再照了,照破了镜子还是那德性!”“不好好读书,就知道打扮,光漂亮有什么用!”“你一点都不胖,不准你减肥。”试着欣赏、肯定孩子,如“儿子,你今天的头发弄得很好看”,“如果我是你的同学,肯定会忍不住多看你两眼的”。 2.和孩子讨论有关外貌的话题 家人相聚时,可以讨论一下:对自己外表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对彼此外貌最欣赏的地方,曾经因外貌被他人肯定和批评的体验。例如:曾经有人对你说“你的皮肤很好,你的手指漂亮,你的头发像稻草,你的后面一定会吸引很多兔子”;曾经因外貌被取的绰号;最想改变的外表部分,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无法改变的;若是可以改变,有哪些方法……通过讨论,家人可以了解彼此的感受、心情、表明自己的想法,成为彼此的支持。 3.引导孩子做节食以外的选择 当孩子坚持要节食时,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共同做一些功课,搜寻资料,了解健康瘦身的方法。让孩子明白,除了节食之外,还有其他更健康的办法同样可以达到瘦身的目的。例如:吃低热、低糖、少油的食物,坚持体育锻炼等。 当孩子过度消费时 杨光跨入中学校门后,吵着要手机,因为他的大部分同学都有。父母架不住他的再三要求,就给他买了一个。杨光非常兴奋,每天与好友用手机密切联系。有些女同学要求杨光:“你打来给我啦!”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杨光总是主动打电话给女同学。 一个多月后,父母发觉事态严重,因为杨光居然打了近千元的话费。想到自己辛苦工作,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而孩子光是话费就支出近千元,父母的愤怒不言而喻! 解决之道:很多父母面临这样的难题:不挣钱的孩子为了朋友和面子大把花钱。此时,父母若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亲子之间很可能发生“战争”!那么,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不是要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也不是约束孩子的手机费用,而是矫正孩子对物质与金钱的态度。 1.掌握预算,量入为出 衡量孩子的需求,定期给他零用钱,让他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管理这些钱,并养成记账的习惯,知道钱花在哪里。每隔一段时间(三个月或半年),检查一下他的财务状况,若做得不错,可以发奖金或增加零用钱,以资鼓励。 2.满足需要,节制欲望 欲望是想要而未必需要的,若不加以分辨,一味追求欲望的满足,就算有再多的钱也不够用。有时,父母为了平息孩子的哭闹或是不耐烦孩子的纠缠而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对孩子学习节制欲望相当不利。您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我们一定满足;你想要的东西,我们会视情况而定;但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争取,我们一定不买。” 3.感恩惜物,乐于分享 感恩是快乐幸福的源头,不满足则使人心生怨恨。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有能力抵御诱惑。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培养他感恩惜物、乐于分享的品格。父母彼此要常怀感谢之心,丈夫对妻子说:“谢谢你做的晚餐,味道真好!”妻子对丈夫说:“谢谢你常当我的司机,让我省下了很多时间。”家人相互表达感激之情,可以帮助孩子看到别人的付出,并且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此外,父母认养贫困儿童,或是以金钱和物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是参与公益活动,都能让孩子意识到钱财与物质不是只给自己享用,更可以成为对别人的祝福。 当孩子结交你讨厌的人时 关于交朋友,晓非的父母没有限制太多,但会要求她把朋友带到家里让他们认识一下。如果父母不认识的同学打电话来家里找晓非,母亲会抓住机会跟他多聊一会儿,好多了解一些他的情况。有时候,妈妈会警告晓非:“这个朋友你要小心一点!”这对晓非来说还能接受,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妈妈禁止她跟朋友出去玩。如果有同学邀她逛街,妈妈总是说“不行”,因为“街上坏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