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事实 2008年6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公布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调查》中显示,我国7~12岁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但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指标进一步下降,肥胖和近视仍然是中国孩子的两个致命弱点。北京地区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为:男生27%、女生15.9%、男女综合为21.7%,比多数发达国家还严重,而小学男生的肥胖率已经接近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白人儿童的高水平。 孩子的肥胖大多是因为偏食、贪吃、嗜食如命而造成的。但偏食、贪吃、嗜食却非孩子的天性,真正导致孩子坏习惯的是他们的父母,正是父母的无知和纵容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小胖子”。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能有个“棒棒”的身体,就毫无节制、极不理智地给孩子加强营养,最后养成了孩子偏食、贪吃或嗜食,以及对自己的欲望没有约束的坏习惯,而正是这些坏习惯培养了肥胖的孩子。 肥胖除了造成孩子生理上的伤害,同时对孩子的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 肥胖造成哪些心理影响 肥胖对孩子身体的健康影响,在此不多讲,主要讲讲肥胖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哪些心理伤害。 1.缺乏自信。由于肥胖儿童从外形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行动上表现为疲软、懒散、笨拙等,所以在同学、玩伴,甚至家长及亲戚间,成为了落后、笨拙、头脑简单的被嘲笑对象。这种嘲笑会使肥胖儿童产生自卑感和精神压力而缺乏自信。这些孩子根本体验不到和伙伴们聚在一起的欢乐,更不会有和伙伴完成某一活动后的成功喜悦,他(她)们总处在自责中。而这种自责,会逐渐在心理上凝固成一种本能的事实,使肥胖孩子由一般的自责转变成一种自我失败主义心理,最终严重地压抑孩子的进取心和创造性。 2.情绪低落。肥胖的孩子在和伙伴相处时,因经常忍受对方的戏弄、嘲笑,所以他们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对自己的满意度降低,情绪明显低落,有的被嘲笑的肥胖孩子甚至会产生自杀倾向。 3.性格孤僻。许多孩子由于身体肥胖、行动不灵活,所以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比正常的孩子要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导致肥胖儿童变得孤独、孤僻。具体表现是与人相处时,处处小心谨慎,他们在心中构筑起一道篱笆墙,喜怒无常、过分自卑,不愿意将自己融入集体、社会;在参加集体活动或与人沟通时,有较强的抵触、排斥心理。如果肥胖的孩子长时间被孤独、孤僻所笼罩,不仅会使他们的心理失衡,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智力和才能的发挥,从而导致情绪消沉、精神萎靡,失去对生活的进取心和对事业的上进心。 父母应该做的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对肥胖的孩子进行帮助,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帮助。 肥胖会使孩子情绪消沉、心中烦恼,而这又会使他们进一步暴饮暴食,从而使身体进一步发胖,陷入可怕的“恶性循环”。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特别是当孩子因为肥胖而受到伙伴讥讽和嘲笑的时候,家长更应该鼓励孩子面对现实、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主动参与减肥,并处理好与伙伴的关系;遇到挫折时,父母要协助孩子打断“肥胖—暴饮暴食—肥胖”的恶性循环,调整好情绪,并教会孩子认可、接受、调整、改变自身的不利条件;还要让孩子学会不企求别人理解自己、不单纯地从美味佳肴中获取满足,而是从自身做起,树立开朗、乐观的心态。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运动和集体活动,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孩子进行肥胖教育,让孩子了解关于肥胖的知识,为孩子控制体重做好理论准备,更为孩子从心灵上解脱做足工作。 给家长的建议 首先,预防孩子肥胖要从父母做起,在吃饭时要让孩子细嚼慢咽,再好吃的东西也要让他们懂得适可而止;慢慢培养孩子对欲望的约束力,不论吃饭还是做事,一定要有节制。 其次,如果孩子已经是一个肥胖儿童了,父母应该从精神上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关怀,让他(她)知道肥胖的成因,提高对肥胖后果的认识。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鼓励他(她)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用开朗、乐观的态度与伙伴交往,树立自信的人生观念。 再次,一定要加强孩子的运动量。孩子的运动量不够,就会导致孩子“外强中干”的体质。请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因为行动敏捷的人,思维才能敏捷。 最后,父母应该明白,增强孩子的自制力是帮助孩子控制体重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