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儿上哈佛,妈妈只做了三件事

作 者:
张一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婚姻与家庭

内容提要:

作为江苏省第一个考入美国哈佛大学的中学生的母亲,她表示:“孩子的教育,虽然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但分工不同各有侧重。我把学校的事放心地交给老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其实我只做了三件事……”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08年9月底的一天,远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的易菲菲给南京家中打来越洋电话,母女俩说起了悄悄话。易菲菲说:“妈妈,谢谢你让我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帮我养成了那么多良好的习惯。我虽然来美国还不足一个月,但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没有感觉到任何困难,老师和同学们还说我‘很自立、很国际’呢!”听到这里,易妈妈宽慰地笑了。虽然她对女儿非常放心,但对女儿的思念还是让她流下了眼泪……

      第一件事:给女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今年18岁的易菲菲出生在南京市一个普通家庭里,易妈妈是南京林业大学的教职工。小时候,易菲菲各方面表现得并不出众,但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她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刚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菲菲放学回到家后,什么也没说就哭了个天昏地暗。易妈妈吓了一跳,仔细一问,原来女儿在最近的一次小测验中,因为紧张,想上厕所都不敢请假,结果没有考好。妈妈一想:学校主要是教孩子知识的,家庭还必须把培养孩子的人格、品行和性情当成大事来抓。不会处理事情,而且一点儿挫折也经不起可不行,必须让女儿学会处理问题和面对暂时的失败。

      她跟丈夫商量后认为,女儿从小胆子就比较小,考试没考好就哭,说明她心里在害怕。怕什么呢?当然是怕父母的责怪、老师的批评还有同学们的嘲笑,说到底还是她对自己缺少信心,对别人的看法太在乎。其实,在孩子小小的内心里,也有主客观两个世界,无论她主观上怎么想,都摆脱不掉客观世界对她的影响。

      夫妻俩达成这个共识后,易妈妈决定从改善父母与女儿的亲情关系入手,让孩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自由发挥,因为只有在良好的亲情关系中,女儿才能放下包袱,自由自在地学习,才能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妈妈还认识到,如果能够从这里入手来提高女儿的心理素质,可能会对女儿今后的人生有好处。所以他们一点儿也没有责怪女儿,而是帮她分析情况,教会她如何应对。结果做了一个晚上的思想工作,女儿开心地笑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儿的想法彻底改变了,只不过是迈出的第一步。一次,爸爸想检查一下菲菲的作业,没想到她死死地搂着书包,坚决不同意。妈妈连忙把爸爸拉到一边,然后耐心地问女儿是怎么回事。结果菲菲又哭了,原来老师说她的作文写走了题,她不敢让父母知道。

      易妈妈仔细看了作文,作文的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女儿写的是有个小男孩私自跑到河里游泳差点儿出了人命,她觉得这件事可以警示同学们不要随便下河游泳,很有意义,但老师对这类作文题的要求却是要写好人好事。

      其实,易妈妈是反对命题作文这种形式的,她认为只有自由发挥才能写出好作文。女儿的作文除了与老师要求的所谓“主题”有些差异外,其他方面写得都很好,而自己又不能说老师要求得不对。于是妈妈就带着女儿找到老师,三个人像朋友一样轻松地探讨到底什么样的事才是有意义的事,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最后老师觉得易妈妈说的也有道理,自己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要求孩子。这样的事情还发生过多次,后来,菲菲有什么心事,再也不瞒着妈妈了,因为她知道妈妈不会一味地指责自己,而是会理解和帮助她。

      事后易妈妈和易爸爸总结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不能当“法官”,而应该当“律师”: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的感受和要求,并维护孩子的合理权利,而不是像法官一样只是对孩子的事情进行评判。只有这样她才会愿意跟你交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发挥,从而增强自信心。

      除了当律师,易妈妈还倡导家长要当孩子的拉拉队。菲菲开始学英语时,一时没能找到窍门,成绩不是太好。易爸爸见状,就手把手地教女儿。谁知因为爸爸方法不当,有时候还表现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结果适得其反。妈妈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对女儿讲自己当初学英语时有趣的事情,在教给女儿方法的同时,帮助她建立起自信。只要菲菲有了点儿进步,妈妈就会搂着她说:“我就知道我女儿只要找到了方法,就一定能把英语学好!”在妈妈的赞美下,小菲菲的英语成绩有了快速的提高。易妈妈对爸爸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当裁判,而是当‘拉拉队’,因为批评没有用,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鼓励和赞美。”

      为了培养跟女儿的亲情关系,易妈妈还坚持不当“驯养员”,而是做“镜子”。她把自己和丈夫的书桌搬到了女儿的房里,每天晚上一家三口在一起看书学习。她认为孩子通常都是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所以父母的“镜子”作用非常重要,这样做一来可以用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提高启我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跟父母的感情,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愿意跟父母沟通。

      第二件事:帮女儿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从事教育工作的易妈妈早就明白“习惯决定命运”的道理,她不止一次地跟丈夫商量说:“一个人的习惯,是能否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比如智育其实就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做人的细节上。孩子是张白纸,说到底,培养孩子其实就是在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她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在菲菲的成长过程中,易妈妈一直注意培养她良好的习惯。她知道,习惯养成不是一日之功,而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将会受益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