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修复亲子关系的裂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心理与健康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不断涌现,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421”型家庭的比率也显著增加了。这么多的人照顾一个“皇帝”、“公主”,貌似很幸福,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 我们耳边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论: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像话,好好同他讲道理,他却不以为然,道理比你还多。大一些的孩子,跟家长要么频发口舌之争,要么冷战不断,似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这究竟是怎么了?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案例一

      母女间的冲突

      一天晚上,读小学的女儿把作业写完,兴致勃勃地看电视里的动画片。妈妈的声音再次响起:“孩子,该洗澡了,明天一早还要上学呢!”孩子没有搭话,仍然在看。妈妈索性把电视关了,孩子也没什么好脾气,哭着闹着。

      星期天下午,女儿正在院子里和小朋友跳皮筋,妈妈要带她出去学钢琴。孩子没玩够,妈妈拉起就走。女儿撅着小嘴,一把将书包扔在地上。

      案例二

      儿子把妈妈当仇人

      18年来,王女士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但是儿子上高中后,就没有好好学习过。他虽然每天去学校,但在课堂上根本就没听老师讲课。在家就更别提学习了,除了看电视就是上网。小明常说:“我不想学习,觉得没意思。”

      记得儿子上初中时,王女士和丈夫因忙于工作没办法照顾他,就把他送回奶奶家。在老家,儿子很得奶奶的宠爱,三年后王女士才把他接回来。但这时,王女士发现儿子有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于是就强迫他改掉。“只是跟同学玩玩而已,以后你就不要管我了。”现在儿子在家搞起了冷战,从来都不主动跟妈妈讲一句话,见了面甚至连理都不理。

      不良亲子关系的成因

      更为极端的例子也时常被媒体披露。初中的学生因为不满父母屡次过问考试成绩,将母亲击倒在血泊中,简单处理现场后坦然去上学;对老人不尽赡养义务,拳脚相加,在庭审现场仍然百般抵赖。这些事件无一不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慢慢积累而引发的。

      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可正是由于家长缺少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习惯于和孩子讲条件,按照自己心中的模子去雕刻他们,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家长也许工作很忙,但把教养孩子的任务交给祖辈的做法,很容易埋下亲子关系不良的潜在危险。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处理矛盾的态度,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未来的表现。

      从对孩子的调查中发现,孩子对家长的某些行为表示厌恶。这些行为包括:增加作业量而不允许娱乐;对成绩的期望过高;搜查书包压制自由;家庭成员间闹矛盾;父母打骂孩子等。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亲子关系不和谐最直接影响人的幸福感,同时给家庭成员带来的痛苦也是极大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依赖于每个家庭的正常运转。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中老年人对儿女的情感需求也日益凸显,他们最渴望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但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势必增加中老年人的孤独感。

      包容、尊重、理解、互爱是我们处理家庭关系的法宝,每一个家庭都要用智慧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生活。亲子关系存在裂痕的家庭,父母更要作出积极的努力,缓和矛盾,重建幸福的生活。

      修复亲子关系二重奏

      1.保证关系不恶化

      我们都知道,改变一个人是很困难的。因此,为了缓和进而改善亲子关系,只能从改变自己开始——少说多做,少抱怨多思考。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必须开始面对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家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改善的,所以从即刻起,要有意识地阻止问题进一步扩大。家长可以思考下面的问题:

      你为孩子的哪种行为担心?当你烦恼时,你的态度会变成什么样子?与孩子发生冲突的原因中,哪些是可以改变和妥协的?孩子的一切你必须都要过问吗?

      家长可能讲,孩子实在太让人生气了,碰到这样的事我如何能够冷静下来。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使我们烦恼的不是客观的事情,而是对事情的看法。比如家长期望孩子完美的想法,认为存在缺陷就意味着没有价值,因为小缺点将孩子说得一文不值,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完美,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后,就要作出改变的承诺,使你和孩子的关系开始变得不一样。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毕竟这些习惯已经养成了数十年,而改变则是痛苦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因此,要作出一个自我改变的承诺,可以写出一些话语,比如沉着、冷静,贴在家里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渴望改变亲子关系,努力去作出一些改变。

      如果你能做到上面的那些,应该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这当然还不够,你还需要不断地学会与孩子沟通。

      2.学会沟通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交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

      (1)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允许孩子发脾气。父母尽管要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但在心理需求上是平等的,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各项权利,让其充分发表意见,坦诚相见。假如孩子正为某事生气,家长要允许他发泄出来。父母不妨先坐好,停下手边的工作,安静地看着孩子,不要打断他的话,这等于告诉孩子:我们是在意你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敷衍或者训导。谈话时,更多地讲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强迫孩子去接受——这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尝试以对待VIP客户一样的语调来同孩子说话。同样的,“身体语言”亦不可忽视,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结论:在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

      (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不要选择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因为忙碌一天后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不要选择睡觉前,这容易影响孩子的睡眠。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比较好的谈话时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