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昕昕一直有“不修边幅”的小毛病,什么东西都爱乱扔,有时候甚至出现他在前面“搞破坏”,我在后面跟着“扫雷”的现象。为这,我不知和他说过多少次,讲过多少道理,可他总是转眼就忘。 教育契机的来临纯属偶然。那天,回家找东西的我翻乱了房间,因为急着赶时间来不及整理,就在我换鞋出门的当儿,儿子突然发话了:“妈妈,你不可以让房间乱七八糟。” 我正要解释,看到他一副正义凛然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禁回想起昨天和他从外面进房间时那一幕:我刚打开锁,他就一溜烟钻进去了。“昕盺,怎么又不脱鞋了!看,把我刚刚擦干净的地板都弄脏了!”不知道这是我第多少次刚一进门就不得不追在孩子身后大喊大叫了。可是小家伙根本没在意,像一匹无拘无束的小马,一把没抓住,他已经从客厅冲进卧室又蹦又跳地抱出他“想念”了一天的足球。没过一会儿,足球也不要了,往地上一扔,开始翻找他最爱的玩具。我想,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最爱是什么,因为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地上已经一片狼藉了。看着整洁的房间一会儿工夫乱蓬蓬的一片,我只能无奈地叹口气,然后,蹲在地上,一边用抹布不停地擦着,一边故作严厉地说:“下次一定要注意,进门先换鞋,记住了没有?”儿子连头都没抬,继续摆弄着昨天新买来的拼图,嘴里含糊地说:“记住了。”我有些生气:“好好说!记住了没有?”小家伙“咕噜”一声咽下嘴里的酸奶,大声说:“记住了!”但我知道,其实我的严厉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的镜头已经重复过无数次了。 既然自己对孩子要求严格,做父母的就更应该以身作则。孩子刚出生时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经受的教育方法不一样,才让孩子长大后习性各有不同,有的严谨自律、有的放纵任性、有的勤学知理、有的散漫反叛,所以教育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庄子认为“做事情应该讲究因势利导”,这样的“无为而治”才会有成效。当然,我并不否认“有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也能成功,但那个过程中很多人并不快乐,因为他会在“有为”中失去太多的自由。所以,我认为只有通过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无为”得到的东西,才不会是负担。 想到这里,我心里一动,看来要换一种方式来教育这个“不听话”的小家伙。“妈妈急着赶时间,来不及了。这样吧,你帮妈妈整理一下,我奖励你一本奥特曼画册。”一听说有他喜欢的画书,昕昕就开心了,还对我摆摆手:“你去吧,我来帮你收拾。” 晚上吃过饭,儿子正要离开餐桌,我故意当着他爸爸的面大声说:“我觉得这一阵子我们家昕昕懂事多了,做事情也很快,有时收拾东西比爸爸妈妈还快,他很能干,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事情了。”“对呀!”儿子两眼闪着亮光,拍着手一下子跳了起来。我心里暗笑,但仍然很正式地说:“爸爸妈妈总是收拾不好鞋柜,鞋柜乱乱的,让人看着不舒服,不知道昕昕能不能收拾好?”“能呀!”儿子迫不及待地冲到鞋架处。我赶紧跟了过去,说:“我觉得每个人进门时,应该先换上拖鞋,然后再把外面穿的鞋在鞋架子上摆整齐,你爸爸就经常乱扔,这样不对,你说是不是?”“爸爸那样做不对,以后我监督他!”小家伙不满地瞥了他爸爸一眼,一面煞有介事地把本来已经摆好的鞋又重新摆放了一次。我立刻赞叹道:“太整齐了,比原来强多了!还是昕昕放得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家伙进门换好拖鞋后,都不忘记把脱下的鞋子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我有时故意穿着拖鞋就进屋,他会严肃地说:“妈妈,你没有把自己的鞋子摆放好,又忘记了吧!”等我故作醒悟的样子返回去时,儿子已经将我的鞋整齐地摆放好了,我连忙说:“谢谢,谢谢,还是我家昕昕细心!”听着我的夸奖,儿子很有成就感,更加“认真”地履行起自己的“职责”来。渐渐地,昕昕的职责范围“不自觉”地变大了,不再只局限于小小的鞋架,有时他爸爸看的书随便乱扔,儿子会过去整理一下,顺便“严厉”地提醒他爸爸几句。为此,我们经常故意做错一些事,比如饭桌收拾不干净、用过的纸随手丢在地板上等,每次小家伙都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而又严厉地“批评”我们几句。 这种“无为”的快乐真好,我不仅不用再充当“恶妈”的角色,昕昕也在“监督”爸爸妈妈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知道自律了。 转眼,暑假到了,我要安排儿子去外地的姥姥家玩,他雀跃过后,竟然若有所思地说:“妈妈,我去姥姥家以后,谁来管鞋架呢?”我和他爸爸再也禁不住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