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他仍然像上幼儿园时那么懂事、听话,很少让人操心。但近段时间我总是听他的班主任老师反映:儿子的朋友圈非常小,很少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此外,老师还说儿子的动作慢,平时吃午饭、写字也总是要老师催促。而且上课时,儿子的注意力总是很难集中,也不爱举手发言。“他好像有意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总是很失落的样子,真不知道这孩子天天在想什么。”老师说。 儿子的个性我是知道的,他不是很外向的孩子,但也不属于那种很内向的孩子。我和丈夫长年在外奔波,很少回家,儿子是他奶奶在农村老家一手带大的。为了能让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也为了弥补儿子缺失的亲情,我和丈夫决定到儿子入幼儿园的年龄就把他接到城里。儿子初次来到城里非常兴奋,只是刚上幼儿园时,由于老家人说话都是当地方言,而城里的孩子说的都是普通话,儿子在幼儿园很不适应,很少开口说话。 后来,我经常在家里教他用普通话朗读童话和诗歌,还鼓励他当我的小老师,用普通话给我讲故事,我当他的忠实听众。慢慢地,儿子主动开口说话了,老师也说他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每次一回到家里,他会和我滔滔不绝地说起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我常和儿子逗趣地说:“你都快成语言大师了。”他说:“妈妈,和你说话能锻炼我的口才,老师说了,要我做个爱说话的孩子!”我对儿子说:“你是天生的‘语言大师’,我是天生的‘忠实听众’。‘语言大师’请尽情地说吧,妈妈听众很乐意听。”每逢听到我这样说,儿子都会很兴奋,为此,他还给自己起了个“超人语言大师”的绰号。我曾经自信地认为,说不定哪天儿子还真能成个什么语言大师呢!因此,我从不怀疑儿子的交友圈会出现什么问题。可如今上小学的儿子为什么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不一样呢? 为了证实老师的话,也为了能让儿子更加健康地成长,我决定暗中观察儿子几天。 那天,我把儿子送到学校门口,和往常一样和他挥手告别。等儿子进了学校,我也跟着进去了。我偷偷地站在儿子教室旁边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注视着儿子。事实正如儿子的班主任所言,上课时,课堂上的气氛很是活跃,儿子却无精打采地坐在座位上,显得心不在焉。我心里万分着急,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儿子怎么不见了? 突然,我看到儿子把手举得高高的要回答问题,可最终老师也没有叫到他回答。当儿子失落地低下头时,我也无奈地摇了摇头。后一节是体育课,我站在楼道里隔着玻璃正好可以看到操场。我看见体育老师正在操场上教孩子们打篮球,也看到了在操场上活蹦乱跳的儿子。后来经过了解我才发现,儿子班内只有6个孩子会打篮球,而且他还是6个当中打得最好的。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儿子的爸爸从小就教他打篮球,每逢周末还带他到附近的体育场去打。只见老师请出打的好的6个同学表演投篮,轮到儿子时,他不慌不忙地拿起球,驾轻就熟地拍了几下,接着一个漂亮的三步上篮,篮球不偏不倚投了进去,其他孩子都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嘴里还连连说着“童童(我儿子的名字),你真棒!童童,加油!”我看到脸上挂满汗珠的儿子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体育老师还奖励了他一个小笑脸胸卡,别在了他的领口。 那天,儿子一回到家就得意地向我炫耀起了他的“奖品”,又开始耍起了他的嘴皮子功,我在心里偷偷地乐。不过,他说的最多的是体育老师如何让他给同学们做投篮的示范动作,他又是如何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儿子说话时情绪饱满,神采飞扬,和课堂上的他简直判若两人。我连插嘴的功夫都没有,只能耐心地听着,并不时地朝他竖起大拇指以示赞赏。第二天,我发现儿子依然情绪高涨,而且领口上的小笑脸胸卡仍然戴着。看来,儿子非常在乎那个象征着荣誉的胸卡。 于是,我给儿子的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说明了这一情况,并要求儿子的体育老师多给他几次展示的机会,多表扬和鼓励儿子。再次上体育课时,我依然隔窗注视着儿子。只见孩子们都在练习投篮,有的孩子一连投几个都不进。儿子拿起自己手中的篮球,一个漂亮的三步上篮,篮球投进了,班里的学生都用崇拜的目光注视着他。慢慢地,我发现儿子身边的人多了,他们似乎是在请教儿子投篮的技术,我也看到了儿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甚至还多了一份骄傲。我知道,儿子找回了他原有的自信。 后来,儿子的班主任对我说,儿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越来越健谈了,课堂上注意力也比过去集中了,回答问题也积极、主动了。现在,与他交往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了,午睡起床后他还帮助其他动作慢的同学整理被子呢。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儿子的班主任还说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蒸蒸日上,而且他已经是校篮球队的得力干将了,这可是儿子梦寐以求的啊! 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渴望得到鲜花与掌声,孩子也一样。他们也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份肯定与赞扬。当他们得到人们认可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有了可以令自己“骄傲”的资本,也就具备了一份成功的自信。 我终于长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发现了儿子的优势和潜力并及时和老师沟通,找回了令他感到“骄傲”的资本。多给孩子适当“骄傲”的机会,多为孩子创造能展示自身优势的空间,也就为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多增添了一份自信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