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家长怎么办?

作 者:
夏阳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孩子:幼儿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7岁的聪聪一向乖巧听话,但近来聪聪爸妈发现他竟然学会了偷东西。第一次是偷拿了家里100块钱,跑到外面买玩具。发现后,爸爸严肃地批评了他,聪聪也答应以后再也不敢了。可没过几天,聪聪竟然跑到小区的超市偷方便面,更过分的是他居然还唆使两个同学跟他一起偷。这次聪聪爸忍无可忍,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可打过之后,爸妈既心疼又担心他再犯。聪聪妈听同事说他7岁的儿子也是这样,偷家里的钱,偷了挨打,打了还偷,再打……反复多次,毫无收敛的迹象。他们不明白:现在的孩子既不愁吃、也不愁穿,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偷小摸行为在儿童早期颇为普遍,并于5~8岁时达到高峰。小偷小摸行为刚开始大都是因为孩子没有物权观念所致,但若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纠正的话,发展下去是危险的。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都不懂得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方法,而是像上述案例中的聪聪爸爸那样,“不由分说,痛打一顿”。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收效甚微,有的还会起到反作用,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就像聪聪妈同事的儿子一样,越打越偷,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那么,对于孩子偷东西,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一旦发现孩子偷窃,家长不应过于愤怒、失望和吃惊,不随便夸大事实,更不能随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同时也不能疏忽大意、放任不管,要想办法把孩子的偷窃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

      其次,跟孩子深入交谈,了解他偷窃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对策。一般来说,孩子偷东西大都出于以下这些原因:

      经济原因:看到别的孩子去买糖果或玩具,而父母却不给自己足够的零花钱,或者根本不给自己买,于是只有去偷。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拒绝孩子的一些正当的需求,如果是,就应尽量提供必要的物质供给及适当的零用钱;若孩子的要求超出其正常需要,那就要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经济条件允许的事情上来。

      不成熟行为:孩子尚未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他们倾向于利己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任何要求都应立刻得到满足。这种情况在现在的独生子女中尤为突出。对于这种孩子,父母要向他讲述其行为的后果,进而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

      心理因素:这样的孩子大多因父母疏于照顾,为了引起父母注意、填补失去父母关心和疼爱的空虚而去偷窃。这时父母要注意多给孩子一些爱护和关心,多陪陪孩子并努力了解他们。

      寻求冒险和刺激:有些孩子为了显示自己能干,或者为了体验冒险和刺激而偷窃。解决办法是为他们提供其它刺激活动,并在活动中显示他们的能力,提高其声誉等。

      不良榜样:有些家长自身就有“顺手牵羊”的恶习,也有的家长虽然不偷窃,但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对孩子的偷窃行为有潜在的认同感受。这样的家长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检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再次,多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对于爱偷自家东西的孩子,父母要加强防范措施,不提供会诱发孩子偷窃的机会,如随便乱放零钱、钱包等。

      如果孩子的偷窃行为确属“屡教不改”,而且延续到10岁以后,那么就必须求助于有关的心理卫生专家来纠正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