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家长应该陪读吗?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华家教

内容提要:

开学了,孩子上学读书,家长也开始了“陪读”新学期。孩子读书苦,家长陪读忙,在家长、老师、教育专家眼中,陪读,怎么也绕不过孩子升学、自立等这些让大家都感到有些沉重的话题。家长陪读,究竟是爱还是无奈?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陪读是我们的“作业”

      一项对67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读,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下面的家庭生活情景,您可能并不陌生:晚上,孩子做作业,父母坐在身旁。数学做完,爸爸去验算;写作文,先由妈妈列出提纲;抄写生字之后,改错全由爷爷承包;而学习程序的最后一道,请奶奶按照明天的功课表收拾书包……是啊,每当夜幕降临,桌前灯下,两代人“学而时习之”,父母“诲人不倦”,孩子“一学就厌”,“剃头挑子一头热”,这样的家庭独幕剧在千千万万家庭中,几乎天天久演不衰。

      “一会儿要签字,一会要默写,还要批改,小孩自己怎么搞定呀!我说现在不是给小孩留作业,而是给家长留作业。”一位妈妈说,“孩子一做完作业,就把各种各样的练习本摊在我面前等签字,有时竟然达到9本之多,感觉像明星一样,我说干脆刻个章吧,孩子说老师不同意!家长不仅要签字,还要在作业本上写上‘在家长的监督下默写出’或‘在家长的监督下跟读磁带30分钟’。家长不陪,能完成老师的任务吗?”

      (唐亮)

      陪读的“必要性”

      陪读可能会出现暂时令人鼓舞的现象:作业全是对勾,考试成绩小幅上扬,但这只是表面的暂时现象。孩子内心滋长的是:上课甭听,反正我妈还得啰唆;数学不会没事,反正我爸替我做;复习不用操心,反正爷爷早就安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方法的摸索被剥夺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督机制”也没有了。

      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共同的弱点,例如学习不主动,怕困难,缺乏自学能力,没有后劲。

      总之,陪读是一种短视行为,益处是暂时的、表面的,而害处是长远的、深层的。

      因此,要让孩子从念书第一天起,就要明确一个观念: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要自己做。

      我们家长要对孩子说:“你不是为爸爸妈妈学习,你学习是为了长大有本领,能够自食其力,能够为国家做贡献。任何人都不能替你学习。”

      当然,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刚开始时对学习不够适应,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

      家长帮,也只是创设必要的学习环境,也是学习习惯的训练,督促孩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必须自己检查。

      学习遇到困难,家长要让孩子去探索规律,让孩子去自查自改,让孩子去品尝学习的困难和克服困难走出低谷的喜悦。

      (邵波)

      “现代孟母”伴校而居

      “昔孟母,择邻处”,古时,孟母为教子三次搬家;今天,为了正在读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孩子,许多家庭也开始了“迁移”。

      “租房陪读”,这几年越来越受中小学学生家长的追捧。

      父母陪读的出发点,无不是为了子女好,但陪读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衣食住行由父母包办,孩子无法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父母操办一切,容易使孩子独立意识减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北大学生不会剥鸡蛋”、“大学生每周邮寄脏衣服回家给母亲洗”等不可思议的新闻了。

      事实上,陪读应该是分阶段的。对于小学生而言,陪读应该是必要的,因为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防范能力等都比较弱,在这一阶段亲子教育尤为重要,对于那些距离学校较远的家庭,家长通过租房陪读伴随孩子成长,对孩子大有好处;初高中阶段的租房陪读则不宜提倡,家长只需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便利即可;大学阶段的陪读则应坚决反对,因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大学环境也能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如果父母这个时候还越俎代庖,那么孩子将会失去难得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在精神上形成依赖性,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邵佩玲)

      “学习依赖症”背后是“社会焦虑症”

      所有的家长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大多都在职场上艰难地拼搏。由于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人普遍都有一种焦虑感,总觉得自己努力得不够,许多机遇都没有把握住,家长不知不觉中也将这种情绪传染给了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们。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但焦虑的家长们却总想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不停地向孩子灌输“学习不好将来没好工作”之类的思想,并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根本不考虑小学生的成长特点。结果,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没了,家长也逐渐被拖入陪读的“泥潭”不能自拔。

      在“学习依赖症”的背后就是“社会焦虑症”。只要社会中这种焦虑的情绪不减轻,小学生的“学习依赖症”就不会得到根治。而让人们的情绪回归到正常状态,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对于每位家长而言,更要以平常心对待得失,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王凤霞)

      专家点评

      陪读目的要端正,方法要得当,孩子能不能学好关键在于他(她)自己。因此父母的陪读应当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最终目的。陪读的父母们,一方面要着重于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则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负责精神。如此陪读,才可能让孩子在不断进步中逐渐体会到父母的真爱和希望,进而产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陪读要把握“度”,该“隐退”时适时“隐退”。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时,或由于升学、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产生某种不适应时,父母陪读是必要的。通过父母的帮助、指导和督促,可以使他们尽快步入正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帮、带,父母应理智地“隐退”,否则长期的陪读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一有困难就找父母,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父母该“隐退”时就应该“隐退”,在一定的距离外默默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其学习动态。只有在发现其学习习惯、方法不对时,再给予指导、纠正,这样的“陪读”才更理智、更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