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父母塑造孩子的独立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现代教育报:家长周刊

内容提要: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哪怕取得的结果不是那么完美。 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却是无比美妙的历程。因为,他们在成长。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美国:引导孩子独立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提倡在逆境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孩子的独立性。在美国,几个月的孩子就要独自喝水喝奶,1岁多的孩子基本是自己吃饭,2~3岁便已独居一室。

      在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抱着孩子的美国人,他们主张孩子要尽早地独立行走。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他的母亲竟然会一声不吭地等在那里,而孩子也习以为常地、一声不响地爬起来继续赶路。

      美国的父母主张孩子从小就做家务,并把每周要做的家务劳动内容张贴出来。他们也常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孩子去干,规定其完成任务的期限。

      轮换着做各种活儿,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按时检查孩子完成工作的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得到肯定而产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在美国,即使是家里很阔绰的大学生,也不愿伸手向他们的父母要钱花,而是坚持一面上学,一面“打短工”。因为他们觉得去劳动挣钱并不丢人,总比完全依赖父母供养要好。一位18岁时就被父亲鼓励离家“出走”的女大学生说,她父亲的观点是,“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受教育,二是要有独立性”。

      美国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鼓励多于保护,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他们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

      另外,家长语言的作用也是美国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极其注重的环节,他们从不使用刺激、嘲讽甚至侮辱、漫骂的语言,多以安慰、理解、鼓励的话语对待孩子。

      德国:鼓励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以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发现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在不经意间启发你。

      德国的法律也提倡摈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兼顾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愿望。“兼顾”并不指盲目顺从孩子的意愿,而是尽量使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

      家长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与他们通过协商,明白事情的道理,最终得到他们的同意。

      另外,家长要认真考虑孩子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用理性取得共识”。

      德国人比较注重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使他们从小就感受到爱。德国人还注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不希望给孩子施加压力。

      他们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决不会把分数看得比孩子和能力更重要。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有不良行为时,他们会很认真地和孩子探讨其原因,积极从孩子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而不会用极端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德国人还注重孩子能动性和自觉性的培养。

      比如孩子不会做的作业,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去寻找答案,而决不会轻易将答案告诉他们。

      德国的教育家把家庭的教育氛围看成是未成年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尤其强调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

      英国:把餐桌当课堂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们就会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步教育”了。

      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幼儿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予以积极鼓励。

      英国人普遍认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的迁就造成的。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惯”,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的营养,而且还会诱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

      幼儿在长到1周岁至1周岁半时,往往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吃菜。3岁以上的孩子如进餐时不慎弄脏了桌面,家长会教其向旁人道歉,并立即找来抹布令其自行清理。

      英国家长认为,此举一可帮助幼儿学会关心旁人,二可帮助他们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在不少富裕的家庭里,5岁左右的孩子都不是饭来张口的少爷小姐,而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清冼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家务劳动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对孩子健康成长同样具有正面意义。

      英国家长还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哪些是可以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

      外出郊游,他们会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饮料,并且在制造过程中还尽量不掺入可能污染环境的化学色素。

      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电用水,因为他们经常被告知,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的侵害。

      此外,如果孩子做某件事情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由家长包办了,而是为其再提供一次机会。比如孩子洗碗时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