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过半孩子饭桌上“挨批”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时挨过父母批评。 据了解,父母的“餐桌教子”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唠叨”,孩子一坐到餐桌旁,为了显示对孩子的关心,父母就开始问这问那,从学业、功课,到活动、交友,喋喋不休。孩子对此很厌烦,只好加快吃饭速度,草草结束用餐。二是“批评指责”,有些父母把孩子的一些问题搬到餐桌上来解决,对孩子的毛病、缺点和错误一味批评指责,孩子一反驳,马上就吹胡子瞪眼睛,甚至摔碗筷拍桌子。 学生 到吃饭时候就惴惴不安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某学校的20个中小学生,其中16人都表示曾经在吃饭时候被父母批评过。初一的晓倩说,几乎每天到了吃饭时候,父母就会问她“今天在学校有没有被老师批评?”“今天的测验怎么样?”听到不满意的答案就开始冗长的“教育”,甚至责骂,所以她一到吃饭时候就惴惴不安的,不想开口说话,一般都是父母问一句,她才答一句。 在采访中,许多学生反映,自己在学校里听课念书已经很累了,没想到回家后除了睡觉,在吃饭、看书、休息时都会听到家长“叮嘱”“督促”的唠叨话,这种情况在吃饭时尤为严重。在饭桌上,父母问的多是成绩、名次等问题,甚至抓住过错责问训斥一通,弄得自己愁眉苦脸,吃饭也没了情绪。 家长 饭桌上才有时间与孩子沟通 孩子正在读初二的徐先生无奈地说:“平时自己工作忙,孩子学业也忙,只有吃饭时候才有时间和孩子沟通一下,所以对孩子的关心也集中到了这个时段。”徐先生说,其实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自己也吃得不开心,当知道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时,就算面对一桌子的好饭菜都没胃口了。 另一位张女士对这个问题也无可奈何,每天只有晚上吃饭时间才能看到一会儿孩子,只有抓紧这个时间了解情况,总不能放任不管。 老师 饭桌教育不可取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初二班主任夏老师表示,不要把饭桌变成第二课堂,并不是说不要批评教育,而是说饭桌上的批评教育大都效果不佳。既然这样,父母就应该把握好“火候”,批准时机,这样的批评教育、关心提醒才是卓有成效的。 夏老师说,不分时间、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教育孩子一定要选择适宜的时机和场合。抓不住时机,早了或迟了不行,长了或短了也不行。“火候”就是方法,用力过大或过小不行,内容过深或过浅也不行,饭桌上批评教育孩子之所以普遍收效不大,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握好“火候”。 影响 加深隔阂影响成长发育 对于“餐桌教子”,有关专家表示,家长在饭桌上一味地训斥和单方面的教导孩子,容易令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但由于不敢反驳父母,而将不满、烦躁的情绪压抑起来,也会导致个性封闭,使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其实饭桌上的交流是非常讲究艺术的,如果父母可以选择在吃饭的“尾声”,如喝汤、吃水果的时候放下家长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民主地与孩子交谈,反而能增进与孩子的感情,收获到更多孩子的理解。 孩子在进食的时候,如果家长在一旁批评他们,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对孩子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人在进食时,大脑会通过指挥中枢神经系统,将血流集中向胃部供应,以帮助消化。此时,如果家长在一旁不停地指责他们,那么孩子原本供应给胃部的血液就要分散部分供应给大脑,长此以往很容易得胃病。 此外,这样也会导致进食时注意力被分散,消化吸收能力大大减弱,容易使孩子厌食。 相关链接 饭桌上究竟应该谈什么? 在饭桌上不谈考试,应该跟孩子谈些什么话题呢?教育专家李平根据自身的经验告诉记者: 首先,作为父母,要真诚的与孩子站在同一角度平等地去探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以我本身为例,我的孩子比较喜欢讨论国际性的内容。如联合国会议、体育新闻、NBA篮球赛结果、电子游戏、宠物等话题。 因此,我们在饭桌在会很轻松的讨论到近来的NBA篮球比赛的结果。讨论时,我会去做“倾听”的角色,因为多倾听就会拉近家长和孩子的距离。我也会花时间多了解和收集一些孩子比较喜欢的湖人队的信息。 比如,我会和孩子谈论球员科比的特色,也会咨询他有关科比的信息,比如科比能否在没有奥尼尔的情况下获得总冠军。假如孩子发现父母很支持他所关心的球队,他会很乐意与你分享他内心的想法。 一旦孩子愿意分享内心的想法,父母就很容易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能够用同样的方法和他聊聊学业问题。那样,孩子就会很从容的接受父母的引导。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很愿意展示自己成熟的一面,家长何不因势利导,帮助他成熟呢。 家长可以和孩子谈谈国家大事,如汶川地震、奥运会赛事、如何治理北京空气污染、北京新增了哪些公交线路、股票、基金等话题,你会很惊讶的发现你的孩子有很多的知识和想法,你可能感到孩子会很有兴趣的与你沟通,吃饭的情绪也很好。 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吃饭的时间,和孩子分享你在工作单位所遇到的挑战及困难,让孩子学习理解成人在工作时所付出心血,这将有助于他的社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