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心也会办错事?

作 者:
关颖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莫愁:家教与成才

内容提要:

在面对孩子的特长学习、学校的选择以及专业和职业的选择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意见。父母“强扭的瓜”成了“苦瓜”,孩子更是尝尽了苦头。然而当父母们醒悟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为时已晚。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位父亲的苦果

      这是一位父亲讲述的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

      想当初,我出于望子成龙的渴盼,又基于我有绘画的特长,儿子五岁时,我就决定指导他学画。但是三年的苦心执教,儿子始终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高度。

      于是,我不让他学画了,让儿子改学拉胡琴、吹横笛。一晃又是三年,儿子基本掌握了使用这两种乐器的要领。但是,不逼,他就不练;逼急了,就马马虎虎应付一阵子。结果,常常闹得父子俩都不高兴。

      我意识到对乐器不感兴趣的儿子,将来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于是,又决定引导他向文学方面发展。然而他的表现又让我大失所望:双手捧着书,却闭着眼,叫醒他,一会儿又睡了……儿子对文学实在不感兴趣。

      这时,儿子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我对他说:“我想听听你的心里话,你到底喜欢什么?”儿子胆怯地回答:“我喜欢游泳。”我们家附近有好几个大窑坑,每年都发生淹死人的事,可是年年夏天都有成群的孩子来这里游泳,连业余体校的游泳班也常在这里训练。我怕儿子溺水,所以经常严厉要求他:“不许下窑坑游泳!”可是他偏偏喜欢水,背着我到窑坑去,久而久之,蛙泳、自由泳、仰泳的基本要领他都掌握了,还敢从十几米高的桥上往下跳。我很吃惊,有些后悔没有早发现儿子真正的兴趣,便带有责备地说:“你胆子真大!有这种爱好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儿子眼泪汪汪地说:“我不敢。”

      一个星期天,我带着儿子到体校找游泳教练。他了解我的来意后,又询问了一些简要情况,十分惋惜地说:“水性不错,耐力好,潜力大,爆发力强……这些优点我早就在窑坑训练时发现了。但是,年龄偏大了,不规范的泳姿基本定型,很难矫正。唉!是棵好苗子,只是太晚了。”

      当时,我的心情真是五味俱全。回到家里,好久好久没有说话。虽然儿子没有为此埋怨过我,我只能默默咀嚼自己种成的苦果,它的苦涩实实在在是难以言说的。

      好心为什么办错事?

      这位父亲的感受恐怕不少父母都体验过,不仅仅是孩子的特长学习、还有学校的选择以及专业和职业的选择,父母们“强扭的瓜”成了“苦瓜”,孩子更是尝尽了苦头。然而当父母们醒悟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为时已晚。为什么这位父亲会好心办错事呢?

      首先,期望没有取得孩子的认同。父亲让孩子学画、学乐器、学文学,并不是孩子所爱,而是基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单方面要求孩子做的。在父亲的潜意识中,认为孩子应当服从大人,孩子的事应由父母决定,所以习惯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事实上,孩子的发展不是父母一厢情愿的事情,父母再好的期望,只有取得孩子的认同,才能转化为孩子的行动。

      第二,要求严厉而不计后果。父亲让孩子学画,逼着孩子练乐器,严厉要求孩子不许下窑坑游泳……其实父亲都是为了孩子好,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不计后果的教育要求,反映出父亲教育能力的缺陷,这就是没有反思和纠正自己无效的教育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采取其他办法以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当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屡遭破灭,最终追问孩子“我想听听你的心里话,你到底喜欢什么?”的时候,父亲才知道孩子喜欢游泳。父亲和孩子朝夕相处,竟然不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兴趣和特长,孩子背着父亲练游泳到技术纯熟的过程,父亲竟全然不知——这该怪的不应是孩子,而是父亲本人,他为了孩子所做的一切,与孩子的需求大相径庭,教育孩子的劲儿没有使到点子上。

      第四,不和谐的亲子关系。父亲问“有这种爱好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孩子的一句“我不敢”,道出了多年来父子关系的生疏与不和谐。如果父亲与孩子时常交流,孩子与父亲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孩子的愿望或许早就可以实现了。

      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

      在生活中,有关孩子的事要告知孩子,这是父母的义务,而听取孩子的意见,一方面表明发表意见、作出选择是孩子的权利,同时也是对父母教育行为的基本要求,即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能忽视孩子的意愿。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正确认识孩子是一个基本前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成为一个有自己的意见、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能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具有一种作出适合自己的判断的潜能。父母别低估了自己的孩子,应当相信只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及尊重,孩子会理智负责地提出建议和作出决定。

      适当放弃自己的权利。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同时也就意味着处于强势状态的成年人必须放弃某些权利。比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而是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同时限定玩的时间。把每一个否定变成一个机会,把决定权从父母手上转移到孩子手上。这样不但能培养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地做那些父母要求必须做的事。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父母由对孩子支配、管理、“我说了算”,转变为与孩子平等商讨问题。当孩子做什么事时,如果简单地、琐碎地命令他做这、做那,会令孩子兴味索然不想去做。如果试着用询问的口气“你愿意做这件事吗?”“怎样才能做好呢?”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当他领会了父母意图的时候,让他自己思考一下,虽然结果并不一定令父母满意,但至少能培养孩子以自己的意志、主动地处理事情的能力,而父母的作用是帮助孩子调整那些不适宜的选择。当孩子的意见被采纳,并得到父母的重视后,他会感到自己的重要,与父母是平等的,这样也更容易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家长们你们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