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富养女”,这个传统的育儿经今天拿来讨论,很有现实意义。 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具有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无论“养”还是“教”,都不能一概而论。其实,教养孩子不仅仅在于性别差异,他们成长的环境和遗传等都各不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一个”,我们养育自己的孩子还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千万不能太信一种论调,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 “穷养”也好“富养”也罢,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想养出个什么样的孩子?当这个问题明了时,我们的答案也不言自明了。 在“那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育儿经,特别是“富养女儿”,更多的目的是希望女孩子提高自身教养,跻身上流社会,通过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嫁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嫁入豪门,改写未来!这是糟粕。今天持“富养女儿”论的家长朋友,千万别有这样的潜意识和愿望,要不我们的女孩子又变成了一种“工具”和“社会附属品”,你觉得她日子过得很风光,可她的内心空虚不堪,无幸福可言。 “穷养”和“富养”,今天我们关注的着眼点在于“孩子的品格养成教育”。女儿和儿子,在道德、品格养成教育上,都有“富养”与“穷养”的必要性。我们希望“富养”养出孩子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大气的为人、得体的举止等文明高雅的生活习惯;“穷养”养出孩子的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克制物欲、勤俭持家、奋发图强,等等。我们养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做家长的都希望这些优秀品格能在自己孩子身上出现。 “穷养”和“富养”还得讲究方法,注意把握尺度。 我想,应该以“穷养”为基础,我们需要让孩子养成“动手动脑”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做日常的家务活,学会自理生活,锻炼生活能力。 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同样是责任感培养,男孩可以多一点“自强不息”的品格教育,要让他们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要求、得到满足。比如,做一些固定的家务活,“赚”回一个全明星的篮球,当然也可以因为儿子孝敬父母(如每次用餐都给父母盛饭)奖励他一个足球等,让他知道要得到必须先付出。一起去购物,让他学会提重物、扛大件,这是男子汉的责任。可以带他去菜市场,让他看菜农裂开口子流着血的粗糙的手指,为什么菜农大伯不哭不流泪却还在喜滋滋地卖菜?因为他在完成家庭责任,他能为家庭创造财富感到幸福!“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孩需要坚强、乐观、阳光! 而女孩子需要培养她的同情心。让她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也包括动物):一起出门时妈妈的电话响了,妈妈接电话,可以提示她帮妈妈穿鞋、系鞋带;爷爷在咳嗽了,让她知道要端杯热水给爷爷;给花松土除草除虫、善待动植物。在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女孩子学会体贴、关怀,这也是一种家庭责任感。当家庭生活有变故的时候,她能如男儿一般承担起生活的重任,完成家族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的穷法,比如有家长常常提到女儿要吃“肯德基”的事儿,吃一次又何妨?我们可以从科学、健康的角度去告诉女儿不能常吃“肯德基”这样的油炸食品。 我们要在精神上“富养孩子”。条件许可的当然要带孩子去度假、去旅游。要让孩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学会尊重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会爱护一切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游山玩水”要“玩出名堂”,不要让它成为炫耀的资本。可以带孩子参加适宜的社交,知道“得体”和“高雅”是人类文明追求和向往的。我们不能封闭孩子和人类文明进程背道而驰。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入“流”,这“流”是社会的主流,是文明的主流。要让孩子知道“名牌”,有品牌意识这是好事。但是不能让孩子“唯名牌是从”,潜移默化中要让他们知道品牌的“文化”,这其实取决于家长! 真的,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我们担忧“富养”的孩子会不会吃不起苦、物欲横流?我们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和孩子一起吃苦?请不要只和孩子说“我们小时候怎么样,今天你怎么样”,孩子要早起上学,你早起了吗?孩子要熬夜做作业,你“读书”学习了吗?孩子要孝敬父母,你对父母(包括配偶的父母)孝敬吗?孩子不能顶撞家长、要讲道理,你在听老人的唠叨时有没有不耐烦和不屑的表情? 我们担忧“穷养”的孩子会不会目光短浅、落伍不入流?我们反思自己有没有远离社会、不闻时事只顾小家、“不知今夕是何年”?我们有没有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贪图小利、不讲原则、伤害公共利益? 养育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怎样养育孩子也是父母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有权采用合法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养儿育女,无论“穷养”还是“富养”,只要我们用心地养,我们都能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