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自己的物品太“大方”怎么办?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问:我儿子8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个问题让我很困扰:他总是太大方,大方得让我头疼。我经常跟他说:想帮助别人是好事,但是要在自己有余力的时候。他都听,但是做的时候就是另一回事了。上星期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班级活动,老师在上面讲完要求后就让孩子自己用剪刀剪。儿子的同桌没带剪刀,随手就把儿子桌上的剪刀拿走了,好像自己的一样,儿子竟然也没意见。我和他爸爸也不是这么窝囊的人,他怎么会这样?

      丽欣:在孩子成长的阶段,父母和孩子对很多概念的理解是有明显差别的,比如,什么样的行为是“帮助别人”,什么样的行为是“大方过头”。父母鼓励孩子帮助同学,孩子就会认为可以让同学随意使用自己的物品。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认识水平是符合他的思维水平的。家长有能力判断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有余力”,还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孩子是不具备这样的思维水平的。

      因此,这位家长的困惑就在于,他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只是用大人的做事标准来衡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步形成客观衡量自己的能力。再说,不就是一把剪刀吗?与是否“窝囊”有什么关系呢?

      卢马:建议这位母亲不要过早地把孩子的行为解释为“窝囊”,这样容易给孩子的性格行为贴上“标签”,让孩子认为自己在同伴中是“受欺负的”,从而变得怯懦和退缩。其实,8岁的儿子所表现出的种种“大方”的行为可能只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的同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孩子觉得和同伴分享某种物品是正常的、开心的事情,这应该是件可喜的事情。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善于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基础。

      当然,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想法,不愿意孩子过分地牺牲自己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这位家长在儿子的同伴关系中采取观察者而非干涉者的态度,祛除先入为主的心理,去发现儿子在同伴关系中是“受欢迎”还是“被忽略”,他的情绪大都是愉快的,还是时常失落胆怯。同时,学校老师和儿子朋友的评价,也是比较客观的参考意见。如果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儿子在同伴中是个受欢迎并且快乐合群的孩子,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孩子的“大方”行为是一种善于与人合作、分享、谦让、宽容的宝贵的人际关系的表现。当然,如果孩子太过大方,把比较昂贵的物品轻易送与他人时,这位母亲也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商品的价值,并让他知道,“总是随便送人很贵重的物品,容易让别人觉得你对东西不珍惜,不在乎”,所以“送人礼物要精、少,才显得珍贵,最能表达心意”。

      反之,如果发现孩子的“大方”行为是由于胆怯、不善于拒绝,且在人际关系中容易受忽略,而缺乏交往技巧时,父母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行为,而是应该根据孩子性格上的一些弱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引导的措施。例如,在和孩子交流时,多采用疑问句的方式,而非祈使句或陈述句,以这种方式来刺激孩子独立思考:“快帮妈妈出出主意……”“你觉得那个小朋友为什么这么生气?”并且通过和孩子做一些情境游戏,引导他学会一些合理拒绝别人的方式。在生活中,家长要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势和特点,并将这些信息用欣赏的语言传达给孩子,这样可以帮助他建立自信,使他更乐于在同伴交往中趋于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