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述帝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访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兰弗兰基教授

作 者:

作者简介:
国洪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006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亚述是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的古国,亚述帝国是亚述国家的鼎盛时期,其疆域囊括西亚大部分地区和埃及北部地区。近20年来,亚述帝国研究的迅速发展是国际亚述学研究的一大亮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亚述帝国研究才刚刚起步。意大利著名学府帕多瓦大学的兰弗兰基教授①不仅是一位从事亚述帝国研究的重要学者,而且兼任《亚述国家档案公报》的编辑等职,对亚述帝国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笔者在意大利访学期间有幸采访兰弗兰基教授,请其向中国学者介绍国际学术界亚述帝国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中国学者对亚述帝国的全面了解,推动中国亚述帝国研究的健康发展。

      国: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崩溃以后,米底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等外来民族先后占领亚述故地,亚述人逐步被其他民族同化;楔形文字随之消亡,亚述文明与古代两河流域的其他文明一样也逐渐消亡。请您介绍一下亚述帝国灭亡后、亚述学诞生之前亚述帝国研究的情况。

      詹尼:亚述帝国灭亡以后,其主要城市遭到史无前例的浩劫。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风吹雨淋,昔日雄伟的宫殿和达官贵人的私人住宅倒塌成一个个无名的土丘,亚述人的后裔和外来移民就在这些土丘上建造新的村镇。随着时间的推移,亚述帝国的辉煌业绩和雄伟的建筑在当地人的记忆中日渐淡薄。然而,对欧洲人来说,亚述帝国并没有从他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希罗多德、色诺芬等希腊历史学家在其著作中保存了一些亚述帝国历史的信息;二是,古代犹太人曾屡次遭受亚述帝国的侵略和掠夺,其圣经也保存了一些亚述帝国历史的信息,尤其是亚述帝国对其侵略历史的信息。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无论希腊历史学家的记载还是和希伯来圣经的相关描述都是十分模糊的,甚至是不准确的。但是,正是由于上述两类史料的零星的记载,西欧早期的旅行者才得以知道古代近东曾经存在过的古老文明,于是产生到近东地区去游历的兴趣。他们一般首先到达亚述故地,并试图把看到的废墟同相关的记载联系起来。例如,西班牙图德拉城的犹太拉比本杰明在12世纪游历近东地区,他准确地辨认出了亚述都城尼尼微,但他误把摩苏尔当做亚述的古都阿淑尔;德国、英国和荷兰旅游者则正确地确定了阿淑尔的地点。欧洲游历者还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刻在砖石上的奇怪符号,并把它介绍到欧洲。例如,17世纪意大利的彼德罗·德拉·瓦莱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了楔形文字符号。但真正让欧洲人对楔形文字产生兴趣的是荷兰探险家卡斯藤·尼布尔。1774-1778年,卡斯藤·尼布尔出版了他临摹的楔形文字铭文,为楔形文字的释读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因此许多学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楔形文字的释读中。1802年起,德国的乔治·格罗特芬成功地释读了一些楔形文字符号,并获得了学术界认可。

      国: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研究之所以被称为亚述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学科起源于亚述帝国的研究。楔形文字部分字符释读成功以后,英法两国的古物搜集者在亚述故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文物发掘,请您简单介绍两国在此期间的文物发掘活动。

      詹尼:楔形文字部分字符被成功释读以后,欧洲人对亚述帝国的兴趣倍增,英国人和法国人首开大规模发掘亚述帝国文物活动的先河。182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克劳狄·詹姆斯·里奇到库尔德地区对亚述遗址进行了初步的考察。1842年,在亚洲学会的资助下,法国驻摩苏尔的领事保罗·埃米尔·博塔在库云基克进行了文物发掘,但并未获得有价值的文物。1843年,保罗·埃米尔·博塔转到了克尔萨巴德,很快就发掘到大量刻有浅浮雕的石板。保罗·埃米尔·博塔的成功也为他赢得了法国政府的财政支持。1845年,英国的亨利·奥斯藤·拉亚德开始发掘尼穆茹德,也获得了大量的大型石雕。1847年,拉亚德转向了被法国人放弃的库云基克,获得了大量的楔形文字泥板文献和石雕。1851年拉亚德结束了他的发掘活动,接替他继续英国考古发掘活动的是霍尔穆兹·拉萨姆。1852年,维克多·普拉茨代替博塔成为法国驻摩苏尔的领事,继续他在亚述地区的考古发掘活动,并与英国人在库云基克地区展开了竞争。大量楔形文字泥板文书和石雕等文物的出土加深了人们对亚述帝国和楔形文字的认识,促进了亚述学在19世纪中期的创立。

      国:亚述学诞生以后,亚述文物发掘活动进入一个新阶段,请您谈谈新阶段的亚述帝国考古活动。

      詹尼:亚述学诞生以后,人们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除了亚述文明外,还了解到原来知之甚少的巴比伦文明以及更古老的苏美尔文明;考古发掘的重点也从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地区转向了两河流域南部地区,亚述帝国的考古发掘因此一度停滞不前。1873年,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学者乔治·史密斯在整理《吉尔伽美什史诗》时发现缺少了一块泥板,于是重新发掘库云基克遗址,竟幸运地找到了缺失的泥板。1878-1882年,霍尔穆兹·拉萨姆重新发掘库云基克遗址。从20世纪起,亚述帝国考古进入一个国际化阶段,除了原有的英法两国外,德、意、美等国也加入其行列:1903-1914年,德国学者发掘卡拉特·舍尔卡遗址;1927-1935年,美国学者发掘法国人曾经发掘过的克尔萨巴德遗址;1933年,意大利考古队发掘卡利兹遗址;1927-193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考古队发掘哈拉夫遗址;1949-1963年,英国大英博物馆考古队重新发掘库云基克和尼穆茹德遗址。此后,尽管英、法、美、德等国的考古队没有停止在伊拉克的考古发掘活动,但大规模的亚述帝国考古基本停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