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西欧气候变迁与粮食供应危机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义飞,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讲师,历史学博士;尹璐,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历史学硕士。(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17世纪由于西欧气候变化导致食物供应出现困难,也使西欧面临着巨大危机。面对危机,西欧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如通过实行新耕作制度、种植新农作物、变革作物种类、围湖造田等方式扩展耕地、运用新方法以改善农业;改变饮食习惯和结构;国家、地方和个人的临时性救济以及进口和限制粮食出口等,保证了食物供应和社会稳定与发展。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01(2009)02-0012-06

      正统历史常常忽略气候,然而,气候对那些生活于其间的人们至关重要,17世纪西欧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饥荒横行,引起了一场粮食供应危机。面对危机,西欧各国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稳定了食物供应并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变革。本文拟对此做一探讨,不当处敬请指正。

      “小冰期”(Little Ice Age)作为因太阳、火山等的活动而导致的地球气候寒冷期的概念已为众多历史学家所熟悉。学者们通过对历史上太阳观测记录、中英格兰气温、捷克地温、阿尔卑斯山冰川、大气C[14]含量、树轮、冰芯等的研究指出,近代早期西方社会曾经历了“小冰期”,其最冷时段在17世纪[1]①。“小冰期”的平均温度一般要比正常时期低1—2℃。

      17世纪西欧仍为传统的农业社会,气候变冷对其影响巨大。英国一位牧师在日记中清楚记载了气候影响导致的艰苦时期:“季节寒冷,日子艰难,玉米和商品的价格上涨,找不到工作……。”[2]气候变动尤其对西方农业产生了灾难性影响,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农牧业的影响,即农作物生长适宜期的缩短、产量下降、农业植被区域界线的内卷以及由此导致的粮食供应出现困难、饥荒和瘟疫、流行病的肆虐等等。

      学者们指出,欧洲小冰期期间许多作物来不及成熟,歉收或饥荒频繁,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气候异常引起的。如,法国南部1550-1700年连续发生饥荒,当时文献即把饥荒与冬季严寒和夏季多雨联系在一起[3]。具体地,“冷湿天气意味着较短的农业周期,农业周期短即意味着收成减少、农业歉收和广泛的饥馑”[4]284。由于气温降低,冬季延长,冰雪化冻极晚,而秋季又来得过早,耕种季节极为短暂,而夏季温度偏低又多雨,这一切使农作物成熟时间大为延长,对其生长极为不利。对此,帕克明确指出,小冰期气温下降1℃将使“作物的生长适宜期缩减3至4周”[5]8。瓦茨也认为:“夏日平均气温的些微下降可能导致谷物成熟可利用时间减少2—3周”。[6]21而在边缘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如冰岛年平均气温下降1度将使冰岛小麦生长季节缩短将近1/3[7]113。气候的影响巨大,17世纪歉收、饥荒、瘟疫席卷欧洲,破坏巨大。18世纪的清单指出,法国17世纪发生大灾荒11次,但布罗代尔认为其过于“乐观”,忽略了很多局部性饥荒,如法国西南地区于1628、1631、1643、1662、1694、1698、1709、1713年都曾发生灾荒[8]82。1597年英国南部、1623和1649年的英国北部以及17世纪90年代等年份和地区都遭受了不同程度饥荒[9]。诺思和托马斯指出意大利的“饥荒已经司空见惯”,1628-1638、1648-1655、1674-1675、1679、1693-1694年都曾发生严重饥荒[10]。1696-1697年的芬兰饥荒曾被视为欧洲历史上最恐怖事件,死亡总数达居民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8]85。

      而歉收“如若接连两次,就会物价飞涨”[8]86。1645-1646和1649-1650年间,英、法的小麦价格上涨了2倍,意大利则上涨了3倍[11]73。蒋孟引先生指出,1646年旱灾后,本来小麦每夸脱(合1.14升)的年均价格在17世纪20年代为30先令,1646年涨到58先令,一般贫苦人民所食用的燕麦、黑麦、豌豆等粗粮,价格也成倍上升。根据伦敦一个单位购买燕麦的记账资料,1643年燕麦平均售价7先令8便士,1647年涨到21先令4.25便士。1646-1650年间,工资增加远比不上物价上涨,工资增加15%—30%,而面包市价上涨了100%—200%[12]。饥荒蔓延迟早为流行病打开大门。医学史家指出,“本世纪的流行病流行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13]。而在西班牙,“瘟疫和坏收成摧毁了整个卡斯蒂尔地区”[14]4。

      气温下降导致雪盖南移、冰川前进以致农牧过渡带内卷。冰雪覆盖了大量农田、村庄、山谷和草原,科学家指出,17世纪最后十年瑞士中部海拔900米的山丘直至5月还被雪覆盖;阿尔卑斯山冰川又一次扩张,一直延伸到海拔2 000米的草地,导致1595-1605年间山下一些小村庄被冰川吞没[15][16]。许多耕地被迫放弃,如苏格兰高地的弃耕地进入17世纪以来更是直线上升[17];在挪威,高纬度的许多庄稼也被放弃,耕地面积进一步缩小。据记载,1665年挪威谷物收成量仅有1300年左右的67%—70%[18]224。帕克指出,气温下降1℃将使农耕区有效海拔高度减少约500英尺;而在过渡带,影响更为严重,证据表明,在爱尔兰,夏日温度下降一度将使作物减产15%[5]8。16世纪人口膨胀曾使许多边缘土地都种满庄稼,而气温下降使这些努力付之东流。庄稼产量下降,让众多人口处于饥饿边缘,许多人更是直接死于饥饿,饥荒和饥饿一度成为可怕的杀手。1693-1694年法国北部饥荒可能导致10%的人口死亡,在奥弗涅,这一数字可能达到20%;巴黎盆地则有15%的成年人死亡[6]24[19][20]。

      气候变动对农业产量影响极大。连续降雨会增大耕作难度,雨水过多会冲去表层土壤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水涝的土壤也会减少产量。而过度严寒则会冻死种子,降低种子发芽率。有学者指出,在气候、战争等因素作用下,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德国经历了巨大的谷物产量损失;在法国,17世纪30到60年代早期,谷物损失比例达20%到40%;而西班牙在16世纪90年代及随后的半个世纪中,该比例高达30%—50%[14]21。谷物产量的大幅下降,将人口推向了生存危机边缘。此外,气候也使畜牧业和渔业备受打击。如1709-1713年气候引发的牛瘟曾给欧洲畜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21]。苏格兰鳕鱼捕获量也大幅降低,因鳕鱼更向南移,法罗群岛的鳕鱼捕获在1615年左右开始中断,并在1675-1704年的30年时间里再次中断[18]2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