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作 者:
徐蓝 

作者简介:
徐蓝,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是一个相当年轻的研究领域。改革开放前,由于这一学科所要求的扎实的史料基础和足够的“历史长镜头”,以及避免当事人的感情因素和个人偏见等基本要素均不具备,① 加之受到各种思想的束缚,它尚未作为独立学科存在。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者思想空前解放,学术问题意识和研究创新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在战后国际关系史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仅就30年来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一些重要成果作简单的回顾和展望。

      一、中外关系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学术界对中外关系史的研究热情始终不衰,研究的重点集中于美国、苏联、日本的对华政策以及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

      (一)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至今已近30年,其间两国的关系起伏跌宕,一直影响着中国外交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的研究便成为中国学者最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由于受到美国政府档案资料解密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学者的研究集中在1950—1970年代。

      1.1950—1960年代美国的对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为什么不承认新中国,漠视世界政治格局巨大变化这一客观事实,中国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一年半时间里,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政策既非争取和解,亦非敌对、遏制和孤立,而是“等待尘埃落定”,到1949年底,美国政府在是否承认新中国的问题上仍然举棋不定,并未形成比较明确连贯的基本行动方针。决定美国态度的关键因素是美国对中苏关系的估计,不是中苏联合造成了中美对抗,恰恰是中美对抗导致了中苏结盟。② 另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指出杜鲁门政府对新中国实行的是全方位的敌视政策,这种政策的各个具体方面,大多在1949年上半年即已存在,其余的(除阻止西藏解放)则形成于是年夏秋之交,到1950年上半年,美国对华政策已经纳入了“积极遏制”的新远东战略的轨道,是中美对抗形成的根本原因。③

      对于1950—1960年代的中美关系,学者主要研究了美国在两次台海危机、中印边界冲突中实行的对华敌视与遏制政策和中国的反应。认为19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是美国强权外交与中国革命外交之间的大较量。就美国而言,危机的起源除了冷战战略的安全因素考虑之外,意识形态无疑是决定美国对危机反应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从而使冷战在亚洲带有更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更具有导致大规模冲突的潜在可能性;对中国来说,危机的重要后果有两个,一是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台湾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谈判途径和平解决,这是他们对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在认识上的质变,二是使中国领导人更加相信核武器对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性。在当时的情况下,中美谈判也难以产生相应的良性互动。④ 目光较长远的学者注意到1950—199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海地区采取的三次军事行动,都是在中美关系恶化或很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的,中国的决策都含有对美国的政策做出反应的成分,从本质上讲都是中国政府不断追求国家最终统一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和特殊方式。⑤

      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学者认为肯尼迪政府希望通过援助并怂恿印度在中印边界采取军事冒险政策,以达到遏制中国、改变印度的不结盟政策、在南亚建立针对中国的“联合防御体系”、加深中苏分裂等多重目的。但是美国的全球冷战政策与亚洲政策之间的矛盾以及南亚复杂的国际关系,使美国未达到战略目的。⑥

      关于肯尼迪政府的对华政策,学者以美国对1960年代中国粮荒的反应为个案进行研究,认为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冷战政治压倒人道主义”,⑦ 肯尼迪政府的对华政策已陷入一种“遏制的困境”:一方面,它感到了中国问题的现实压力,试图寻求某种政策变化,降低敌对、尝试“接触”。另一方面,它又不愿意放弃“敌视”中国的观念,因此肯尼迪政府在中国问题上所做的事并不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是由1950年代“遏制并孤立”转向1960年代中后期的“遏制但不孤立”的过渡阶段。⑧

      此后的约翰逊政府对中国实行“遏制但不孤立”的政策,主张政治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存在的政体,不会马上消失;承认经济上的禁运是个失败,主张与中国进行除战略物资外的贸易往来等等。从其继任者尼克松上台后的表现来看,确实是丢掉了“孤立”的做法,而坚持“遏制”不放。⑨

      2.美国对中国台湾和西藏的态度

      台湾问题是中国学者研究中美关系的重要领域。美国的对台政策经历了从朝鲜战争前的不准备武装保护逃至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到朝鲜战争爆发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武装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开始加强对蒋介石政权的援助,再到艾森豪威尔政府加强对台支持,同时反对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政策演变。⑩ 学者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了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认为美国始终存在制造“一中一台”并控制台湾的野心以及台湾在美国东亚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不易改变,将使中美关系不断出现激化与缓和交替的状况;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冷战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摇摆,引发了中美关系的屡次跌宕起伏。(11) 通过对两次台海危机中美台关系的考察,学者认为美台联盟实际上陷入了合作困境,一方面由于联盟的约束力,美国不得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美国又不希望台湾的自行其是将美国拖入更大的风险。因此,美国对台湾采取了既扶持又抑制的做法,并采取各种手段将自身风险减至最小。(12)

      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达成,美国试图使用劝说、诱使英国和印度的合作等政治外交手段将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但终因印度和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采取的不合作政策,以及中国政府及时正确处理西藏问题,使美国的分裂政策宣告失败。学者认为,美国的西藏政策大体经过了从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转变为把西藏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对待的过程;揭露了美国秘密策划达赖出逃,干涉西藏内政,利用西藏问题阻止中国统一的图谋;指出美国长期对中国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干涉,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达赖集团在国外的分裂活动。(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