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5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09)02-0063-09 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引人注目、常说常新的话题。近20多年来,西方学术界,尤其是英国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接连问世,观点上也不断推陈出新①。与之相比,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相对落后,并出现了两种值得引起注意的研究趋向:其一,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没有很好地借鉴吸收西方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多依从旧说,相关认识似还有待深入;其二,出现了“一种偏重生产力或纯经济的研究倾向,不太注意对以土地制度为中心的乡村社会关系的研究”②,从而使研究缺失了一些角度和内容。基于此,笔者力图对英国圈地运动中某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性问题作浅显讨论,以就教大方。 一、圈地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国内学术界通常认为“15世纪末以后,由于英国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致使羊毛价格日益上涨,养羊业成为最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于是那些贪得无厌的贵族、庄园主便改变了土地经营方式”③,进行大规模圈地,圈地运动由此展开。如笔者理解无误,其内在逻辑为:需求的激增促使羊毛价格上涨,而羊毛价格上涨又直接推动了以“建立大牧羊场”为重要特征的圈地运动的兴起。这其中,羊毛价格的上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中间因素,没有价格的上涨,就不会有以大规模圈地养羊为特征的圈地运动的兴起。表面看来,这一逻辑论证似乎无懈可击,而且16世纪前后英国羊毛价格也确因需求的激增而不断上涨的事实,似乎也为上述论证提供了有力的史实支撑。 但问题在于,如果诸如谷物之类的农产品价格,也同羊毛价格一样,在16世纪前后有较大幅度的上涨,甚至涨幅超过羊毛的话,就不能再把因需要激增而促使的羊毛价格上涨,作为推动以“建立大牧羊场”为重要特征的圈地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了。因为农民和地主完全可以把圈占来的土地用于发展种植业,而不一定“建立大牧羊场”。因此,有必要对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谷物和羊毛的平均物价指数增长状况作考察比较。D.C.科尔曼的研究提供了这方面的数据。他指出:以1450-1459年间的指数为100,1460-1529年间7个年代的谷物均价指数与羊毛均价指数分别为101、95、116、99、114、117、157和132、121、138、117、113、145、135;以1520-1529年间的指数为100,1530-1609年间8个年代的谷物均价指数与羊毛均价指数分别为105、121、226、205、240、295、383、363和110、138、186、185、211、203、284、314④。可见,1450-1609年间,羊毛和谷物的价格都在上升,没有迹象表明羊毛价格的涨幅明显超过谷物,反而倒是呈现出相反的比较上升趋势。这表明:因需要激增而促使的羊毛价格上涨不可能是推动圈地运动迅速开展的直接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农民和地主圈地“建立大牧羊场”,而不是从事种植业呢?恐怕还要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特点上找原因。相对于劳动较为密集的种植业来说,畜牧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要少得多。“一个牧人带着他的儿子,牵上一条狗,就可以照料整个羊群”⑤。根据J.瑟斯克的估计,当时种植业和畜牧业所需的劳动力比大约是5∶1⑥。即单位土地上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投入只有种植业的1/5。这说明:对畜牧业而言,只需要投入很少的劳动力成本,便能从事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能获得种植业所无法相比的规模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益。此外,畜牧业特别是养羊业,不仅能以羊毛获利,还可通过羊肉、羊皮及其相关制品获得另一部分利润。羊肉对15、16世纪“肉食者的欧洲”⑦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随着包括羊肉在内的食物价格的迅速上涨,圈地养羊者在羊毛之外,通过售羊获得的利润肯定也不断增长。以1491-1500年的食物物价指数为100,1521-1530年增至为159,1551-1560年进一步上升至315,1591-1600年更升至530⑧。由此可窥获利之一斑。羊皮及其相关制品皮革早在1275年前后即是重要的出口品。爱德华一世的第一届议会授权国王“每300张羊毛皮课税半马克,每200张(last)皮革课税1马克”;后来出现的关税补助金,也以羊皮及其相关制品为重要的课征对象⑨。16世纪时以羊皮为重要原料的皮革业也有较快发展。1500-1599年间,诺福克和萨福克共有71个教区从事皮革业,占两郡所有教区数的6.2%⑩。上述数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羊毛皮和皮革制造业的兴起,也能给养羊业带来不少利润这样一个事实。总之,投资畜牧业比投资种植业更能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 至此可以认为,16世纪以“建立大牧羊场”为特征的圈地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牧羊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及其所决定的远比种植业要高得多的丰厚利润。国内外羊毛需求激增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对圈地运动的发展有所推动,但并不像国内学术界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促使圈地运动兴起的重要直接原因。 二、圈地的暴力手段问题 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16世纪时,“急于发财的地主便利用手中特权侵占荒地和公地,用栅栏和沟渠圈围起来,建立大牧羊场;有的地主将自领地直接改为牧场,赶走大部分农民;有的则当出租地租约期满后,用提高地租的办法迫使农民放弃续租,甚至强迫农民退佃,然后将土地大片出租给牧场主经营。”(11) 这段文字连续使用了“侵占”、“赶走”、“迫使”、“强迫”等充满暴力性的字眼,意即16世纪英国的圈地以“暴力”为主要手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