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 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93(2008)04-0049-07 一、颠倒黑白的伪说——为“大东亚战争”寻找理论根据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来,日本军国主义一直对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采取高压政策。一方面大量逮捕,枪杀中国的抗日人士,另一方面也对有正义感的日本人下毒手。“太平洋战争”后发生的“北满合作事件”和“满铁调查事件”,即是日本军国主义制造的迫害日本左翼人士有名的历史惨案。同时,日本统治者为了麻痹、奴役、控制生活在“满洲”的各民族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反抗,加快“大东亚战争”的步伐,还以各种谬误理论来诱导有正义感的各族人民。本期《艺文》刊载的日高正夫的《作为思想战原理的大亚洲主义》和丸木雀夫的《日本主义的现代再认识》两文,其立意就是面对上述事实而发的。 大亚细亚主义明治维新后开始流传,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是指在西方列强加剧侵略东方的危机时刻,围绕着对“东洋”与“西洋”的认识问题而形成的有关日本人亚洲观的一种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及其相关行动。它又表现为强调亚洲平等合作的古典亚细亚主义、强调扩张领土的大亚细亚主义以及对亚洲实施侵略的“大东亚共荣圈”三种形式。亚细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日本与西方势力在亚洲地区的争夺,而这种争夺的对象实质上乃与处境艰难的中国相关,所以说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近代日本的中国观的变迁。李大钊在1917年曾经撰文指出,大亚细亚主义就是大日本主义的变名,其实质亦非和平主义,乃为侵略主义。从近代日本发展的道路上来看,的确,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就是侵略的一个代名词。 大亚细亚主义,此番被建国大学教授日高正夫拿出来旧话重提,就是为了给“大东亚战争”寻找理论根据,这也是关东军发明的思想战原理的实践,他的理论貌似正确,实际上是诡辩。是无中生有,故意制造的理论。是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大东亚战争”作辩护,这是《艺文》创刊以来所发出的最为精典的一篇谬说。 大亚细亚主义起始于19世纪末,在日本发动的“满洲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都没有用这一口号。就连被日本侵略的中国人也没有利用这一口号,显然这是老掉牙的口号,日本发动所谓的“大东亚战争”之后,日本军队重新拾起这一口号,显系与日本所谓的“大东亚战争”有关。从历史来说大亚细亚主义,会有种种的解释,会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结合在一起。其基本意思是亚洲被压迫、被侵略、被占领的各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这些帝国主义、侵略者是英、德、法、俄、美,后来又加上上个世纪初叶走上侵略道路的日本帝国主义。 日高正夫的文章,恰恰把侵略亚洲各国各民族的帝国主义的名单中,将日本帝国主义去掉。把侵略者的日本和亚洲其他被压迫、被侵略的国家、民族都列在同一阵营,这是一大历史的伪造。格据这一历史的伪造,日本发动的所谓的“大东亚战争”变成了代表被压迫、被侵略的亚洲各国各民族反对英美侵略的战争。 日高正夫根据日本是亚洲解放者的这一伪造的理论,解释了亚洲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其尤以对所谓的“满洲国”的建国的分析,完全是黑白颠倒、正伪倒置,明明是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侵略了中国神圣土地的“满洲”,日高却说是“毋庸赘言,大亚洲主义是引导满洲国独立的基本精神。在英美势力支配下的亚洲东北角,勇敢地切开兴亚的火盖,就这一意义而言,满洲建国的重要性在于伴随着亚洲解放运动越发实际地向前发展,越是得到高度的评价。”日高正夫把日本对中国的占领,称为“独立”,称为对英美势力在东北亚打开缺口,这是十分谬误的。在日本来占领“满洲”之前,“满洲”是独立中国的一部分,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东北失去了独立,这与英美无关。 日高正夫的谬误还有更荒唐的地方,他认为“满洲”的独立要依靠日本,投靠日本。用他的话说,“满洲”建国的真正目的既然在于亚洲复兴,那么民族和谐理念与日“满”不可分原则最终可追溯至兴亚精神而加以考虑,这一情况就常常作为新的建国精神而被接受。以汉民族、蒙古民族的知识阶层为中心不断延伸的民族主义情绪,必须被亚洲解放精神——大亚洲主义指导和陶冶。理论当发挥到日本“指挥者”那里,还能叫“独立”吗?日高正夫的理论是十足的对华侵略论,是为“大东亚战争”制造侵略口实。 二、战争的“日本主义论” 如果说日高正夫的谬说,是用大亚细亚主义来为日本“大东亚战争”辩护的话,丸木雀夫则是以日本主义的所谓“新认识”来提高“满洲人”的认识能力。丸木雀夫的文章对日本主义的种种认识进行批判,主要是批判日本主义国学上的解释及阶级论等,是从日本战争时期的情况来分析日本主义,他说:“日本在不断的生长、发展。生成和发展并没有停止一天。将来也是一样。停滞是时代的错误,衰退、没落绝对会导致悲惨,走向死亡。只提及过去,只会让日本低迷,使日本的生命萎靡、停滞、凋落”。又说:日本主义作为现阶段的表现,就其新的立场来说,应该给予国家生活带来清新的活力,应该以新的眼光重新认识这些,为此,应革新学问形态。文章是为日本对外战争而写,意在提高日本人的认识。对“满洲”的日本人而言,也许会有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