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学术界对英国工党的研究,战后研究多于战前研究;工党执政期研究(特别是布莱尔工党政府)多于在野时期的研究。其实,在工党发展史上,其在野时期的政策主张往往更能体现其党的政治主张,由于没有执政的压力,党内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左翼派别的观点)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在1973至1983年,工党明确提出了一系列的激进性经济政策,它们合起来被称为“更替性经济战略”(Alternative Economic Strategy),其目的是“改革英国的经济并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①价值观的社会奠定基础”②。该战略包括6个方面:一是需求扩张(强调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二是公有制的实质性的扩张;三是对私有企业实行正式和强制性的经济计划;四是价格控制;五是实现工业民主,改变私有企业主的控制权;六是控制进口。很明显,扩大公有制是“更替性经济战略”的核心内容。特别是1979至1983年,工党进入了一个所谓“意识形态决定政策形成”的特殊时期,即工党政策依据党的价值取向和信仰,而不是国家利益或民意。工党这段历史时期在工党发展史上极其重要,本文③试图对这一时期工党以扩大公有制为特征的经济战略进行论述,一是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二是引起学界对工党这段历史的关注,增加对英国工党的全面认识。 一 在1970年大选失败后,由于对哈罗德·威尔逊工党政府在1964至1970年期间经济政策的普遍不满,在野的工党开始反思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经济政策,即以克罗斯兰为主要代表的修正主义经济政策。为此,工党在1970至1973年的历次年会上颁布了一系列决定,主张将银行、保险、建筑、公路运输、船业制造和修理行业国有化。工党决定制定一个新的经济政策纲领,主要内容是扩大公有制,保证工党朝着传统的“社会主义”目标前进④。托尼·本是这一时期工党国内政策的“设计师和监护人”⑤,他的观点是:资本主义已不可挽救地衰落了,必须用一个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新经济体系取代之。为此,托尼·本负责制定了创建国家控股公司的重大计划,该公司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对国家在工业中现有股份进行配套管理;二是将公有制扩大到一些大型的制造企业中去。在此基础上,组建国家企业局,对大型的私有企业制定出强制性的投资和出口规定⑥。 上述建议写进了“工党1973年纲领”中。该文件指出:60年代威尔逊工党政府的调整措施,只触及了资本主义的表面,英国社会的权力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未来的工党政府承诺:权力和财富的分配将向工人阶级及其家庭发生根本转移,北海油田、造船业、金融业和港口实现国有化。文件认为,战后英国实行的所谓“混合经济”不是真正的混合,国家只接手了那些无利可图的基础性行业,“混合经济”实际上是国家帮了资本主义的忙⑦。因此,只有将那些效益好的企业也实行公有制,才能消除资本主义体制下的“随意性”,将社会的控制权从少数人转到大多数人的手中⑧。该纲领的核心任务是,下一届工党政府将把英国100个最大企业中的25个实行国有化,对大型私营企业制定强制性的计划。从内容上看,这是自1934年工党发表“为了社会主义与和平”以来最激进的纲领性文件。 对此,工党左、右翼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回应。被称为党内“社会主义”守门人的富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这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好的社会主义纲领。”托尼·本说:“工党现在坚定地实施了左翼政策……这是我们经过三年艰苦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右翼代表克罗斯兰则认为1973年工党纲领“是那些生活在非真实世界的人起草的”,强烈呼吁工党“回到理智上来”⑨。工党领袖威尔逊认为,工党影子内阁不会赞成该政策,担心该政策对即将来临的大选造成不利的影响⑩。虽然存在着反对意见,1973年工党年会还是以383.9万张赞成票对221.7万张反对票通过了一项大会决议。该决议案指出:“大会认为需要改变公与私的比例,下一届工党政府应该扩大公有制,全国执委会据此制定大选宣言。”(11)威尔逊极力阻止将上述内容写进1974年的大选宣言中,尽管如此,工党的1974年2月的大选宣言还是反映了“工党1973年纲领”的扩大公有制的观点(12)。 工党提出了同以往根本不同的经济主张,即试图通过以扩大公有制为核心内容的“更替性经济战略”来恢复和发展英国经济。1977年的职工大会认可了工党的“更替性经济战略”,例如,职工大会总理事会认为,应该审视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发挥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中的作用(13)。在1980年工党年会上,工党再次重申了“更替性经济战略”内容,包括公有制、工业民主、扩大需求、财产税、选择性进口控制、每周工作35小时、削减军费、反对核武器、退出欧共体、消除私有教育和医疗(14)。托尼·本在大会上提出了更加激进的主张,指出未来的工党政府在上任后一个月内应完成的3件立法:第一,制定“扩大公有制”的工业法;第二,退出欧共体;第三,册封1000名贵族,废除上议院(15)。1981年12月1日,为了促进议会及工党加强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全国职工大会下属的国有企业委员会在下院召开了国有企业问题会议,40个工会的近150名代表参加会议(16)。1982年的全国职工大会上又提出了10项要求重新国有化的提案(17)。“工党1982年纲领”认为,“工党的社会和经济目标只有通过扩大公有制才能达到”,工党将恢复被撒切尔私有化的企业公有制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有制的范围(18)。1983年大选宣言《英国的新希望》完全体现了“工党1982年纲领”,声称工党上台后的一项“紧急行动”就是将“恢复被保守党卖掉的公有企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