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F1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9)08-0073-09 上海因港口而兴,其经济繁荣与城市发展离不开商品流转的贸易。1843年开埠后上海港口优势得到全面发挥,很快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与国内埠际贸易的汇聚枢纽,为贸易服务的航运、商业、金融及工业随之兴盛,逐渐发展成为对全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重的多功能经济中心。埠际贸易,作为上海向全国传递其经济影响的重要途径,与上海多功能经济中心的发展紧密相联。 鉴于近代上海埠际贸易的重要性,以往对上海经济、城市、贸易、港口的研究成果中,几乎均有章节对之有所涉及,在此不赘述。已有研究为该课题的深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那就是对上海埠际贸易只限于笼统的讨论,没有对之做明确的划分与界定,更没有对其不同性质埠际贸易各自代表的意义予以应有的重视。这样不利于分辨上海不同性质埠际贸易前后相继的发展,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上海贸易与经济地位的变化。 上海埠际贸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可以根据贸易性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几种类型,分别反映上海不同经济功能的影响力:1.外贸埠际转运,即上海与各口岸之间开展的与对外进出口相关的贸易往来,这是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影响力的重要体现①;2.内贸埠际直运②,20世纪后的内贸埠际直运是上海作为全国工业中心影响力的重要体现;3.内贸埠际转运,是上海作为全国内贸中转枢纽港影响力的体现。 篇幅有限,本文讨论侧重一种或几种埠际贸易进行探讨。希望以此为线索体现上海不同经济功能的前后发展及其相互支持,揭示上海埠际贸易变迁与其多功能经济中心发展之间的联系,为上海经济和城市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 埠际贸易的宏观变化与上海外贸中心和工业中心地位 1.外贸中心在埠际贸易中影响的下降 上海开埠后不久便取代了一口通商时期广州的地位,成为全国外贸中心,与各口岸间的外贸埠际转运此后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上海埠际贸易最重要的内容。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外贸中的比重及其辐射范围,是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要体现。 图一 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占全国外贸比重图(1864~1930)③
1864~1904年间,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平均约为36%,最高达到43.9%(见图一)。以一口转运占全国外贸如此之重,体现了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对国内口岸的强大影响。从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对各区域影响力来看,在表一所取的五个年度里,经上海外贸转运占华北和东北口岸进口总值平均70.1%,占其出口总值平均42.7%;经上海外贸转运占华中口岸进口总值平均82.1%,占其出口总值平均69.2%;而华南口岸则因邻近香港,同时直接对外贸易能力也较强,因此与上海外贸埠际转运联系松散。故这一时期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的影响范围集中在华北、东北和华中地区的主要口岸,时人有对上海外贸地位的评论:“上海港益发达,而吸收中国北部中央部及扬子江一带,外国贸易全数也。”④上海外贸转运的对象口岸分别又是各地区中心市场,均连接着更为广阔的腹地。因此上海外贸埠际转运虽然对华南口岸影响较小,但通过与华北、东北及华中主要口岸及其广大腹地相连,已将其外贸转运的影响辐射到大半个中国。1864~1904年这一时期无论从比重来看,还是从辐射范围来看,都充分体现了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的重要性,是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在埠际贸易中的影响达到鼎盛的时期。⑤
1905~1930年间,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外贸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1905~1915年间平均比重为30.7%,1916~1930年间平均比重降为20.1%,到1930年已降至最低值15.9%(见图一)。与前期相比,上海外贸转运对国内口岸的影响力已大大减弱。 从外贸埠际转运辐射范围来看,受日本大力发展对华贸易影响,华北和东北主要口岸转向以直接对日贸易为主,同时各口岸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因此直接进出口在其外贸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长。1930年华北和东北主要口岸直接进口比重已达到80.5%,直接出口比重已达到66.9%,经上海转运大大降低,已基本脱离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影响范围。时人对此敏锐地观察到,“北清诸港,其贸易上,不恃上海为转枢,故自输入观之,前年来货物增加,如日本棉丝,直输入于牛庄、天津之额,年见其多”⑦,而华中口岸的直接进出口能力增长则相对缓慢,幅度也小,仍以经上海外贸埠际转运为主⑧(见表二)。由于华南口岸本来对上海外贸转运依赖不多,上海外贸转运影响力便由原来辐射华北、东北及华中的大半个中国,变成只集中在华中地区,其在全国的外贸转运范围大为缩减,影响力也大大减弱。 到1930年,从比重上看,上海外贸转运在全国外贸中所占份额已大大减少;从辐射范围上看,上海外贸转运的影响缩减为集中在华中地区,不再具有辐射大半个中国的影响力。上海作为外贸中心在全国埠际贸易中的影响力已从鼎盛走向中落。⑩ 2.工业中心对外贸中心地位的强大支持 尽管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外贸中的比重自20世纪初开始便不断下降,但上海外贸总值在全国外贸总值中的比重并未随之呈现同样的大幅度下降。1864~1904年间上海在全国外贸总值中的比重自始至终保持在40%以上,其外贸值的变化始终直接影响着全国外贸的变化,因此到1930年上海仍然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全国外贸中心地位。然而上海对外贸易的内容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20世纪上半叶上海的全国外贸中心地位,已经不再是依靠曾经兴盛之极的外贸埠际转运,而是靠其自身在对外贸易中消费与输出的增长。 如图二所示,上海自身的消费与输出在1864~1915年间占全国外贸总值比重年平均为18.2%,1915年后这一比重持续上升,1930年已在全国外贸总值中占28.7%,接近1/3。上海自身的消费与输出之所以大幅增长的原因,与上海作为全国工业中心的发展息息相关。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正式允许外资在华设厂,掀起了外资设厂的高潮,上海成为外资设厂的集中地,同时私人民族资本工厂也在上海不断开设。1895~1911年间,上海近代工业中心已经初步形成(11)。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更进一步奠定了上海在全国工业中心的地位。上海工业的发展,加大了进出口中上海自身的消费与输出,更为其外贸中心地位提供了强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