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H07;B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9)06-0122-13 福建省福州市简称为“榕城”,以往福州地方史学界多认为因北宋治平四年(1067)知府张伯玉在福州广植榕树故而得名,其实不然,在《太平寰宇记》中就有“榕城”的记载,结合《全唐诗》等资料说明,实际上晚唐五代福州即称“榕城”①。因福州简称“榕城”,福州方言遂称为“榕腔”,而用福州方言撰写的文献自然也就可以称为“榕腔文献”。 明清时期,福州是个科甲鼎盛之区,在明代,福州府在全国科举排行榜上排名第六位。及至清代,则跃升至第三位②。明清时代科举的兴盛,使得当地的社会文化呈现出一种空前的繁荣。迎神赛会以及与之相关的戏剧演出,为方言文献的大量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与此同时,随着海外贸易以及移民的输出,福州方言曾流行于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譬如,在日本江户时代,长崎世袭的唐通事有60家以上,其中第一代能判明出生地的有30家。个中,福建人占了23家,而福州人又占到10家,占全部的三分之一③。长崎当地有“唐话会”,福州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日人筱崎东海《朝野杂记抄》所载,“长崎通事唐话会”中就有福州方言的对话④。20世纪60年代,著名作家冰心曾提供过一首以福州方言吟唱的民歌,内容是有关福州人在美国旧金山开矿造铁路的悲惨遭遇。这些,都反映了福州方言在世界上一些地方的流行。 以上的方言传播,是通过移民外出、商业交往而产生的。而本文讨论的“榕腔文献”,则主要是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产物。 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之后,大批传教士进入福州,这些教士主要分属于美部会、美以美会和安立甘会⑤。他们开设医馆、学校⑥,积极传教。据《同治十一年礼拜单》⑦,耶教美部传道公会在福州府属城乡各处设堂宣道,逢礼拜日礼拜上帝。当时,闽县、侯官境内就有九处“书堂”。 在这份《同治十一年礼拜单》后另注明:“本会设有圣教医馆,每礼拜二、拜五未初,在南台铺前顶救主堂内施医,凡就诊者,按期务必早到为要。如遇险要重症,则不拘日到馆,均可诊视,至于割瘤、补嘴等症,无不悉心医治。此布。”关于“圣教医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另收藏有《保福山医馆略述十七编》(福州美华书局光绪十八年活板),记载了保福山圣教医馆之设,始自同治九年(1870)。另外,同治十年由美国医士柯为樑校订的《医馆略述》中,也有《西医历中国设院送诊叙由》,该文首先从清嘉庆九年(1804)英国人前来中国传种牛痘说起,接着概述国内一些地方医院的设立,最后则详细论及福州医馆之开设及其发展历程。 在哈佛的收藏中,另见有一《同治十一年圣教医馆施医单》,亦由柯为樑发布,规定每逢礼拜二、拜五之期,在南台铺前顶救主堂施医,礼拜一之日,定在南台琼浦街福音堂施医。凡是前来就诊者,必须早到聆听宣讲圣经,听完之后,就可以进去由医士对症下药。 除了在南台的圣教医馆外,后来,在福州城内白塔附近也建有教会医院⑧。为了向平民布道,传教士努力学习和掌握方言,用方言讲解《圣经》和教义⑨,编写了福州方言的汉英字典⑩和许多的榕腔文献。在这种背景下,大批的榕腔文献遂保留迄今。 一、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榕腔”文献 美国波士顿是美部会总部之所在,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传教士编写的榕腔文献,有数十种保存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关于这批榕腔文献,我曾作过比较系统的收集和阅读。管见所及,这批榕腔文献,大致可分为四个门类: 一类是方言课本,如《榕腔初学撮要》(Manual of the Foochow dialect)一册,清同治十年(1871),摩嘉立(Rev.C.C.Baldwin)编译,福州美华书局(Foochow: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 press)印行,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书。摩嘉立是《福州方言字典》的编纂者之一,《榕腔初学撮要》晚于前书一年出版。该书的28为Forms of prayer,内容包括:(1)The lord's prayer(主祷文);(2)Morning prayer(早祷);(3)Evening prayer(晚祷);(4)Grace at meals(感恩祷告)。不过,类似的宗教内容仅占全书的一小部分,其他的均为日常生活方面实用性的内容。该书第21《与先生对话》(Talk with a teacher)中写道: 奴是外国只来福州。(I am a foreigner just come to Foochow) 卖晓的讲只块话。(And do not know how to speak this dialect) 仱请先生。(And onw I invite the Teacher) 教奴讲话连读书。(To teach me to speak the language and read books) 乞先生看奴仱只起手。(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opinion,now that I am just begi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