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S-09;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459(2009)01-0065-13 茶叶为近代中国出口商品之大宗,至近代,茶叶税厘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但是,从1880年后期开始,中国茶市日渐衰疲,挽救华茶、整顿茶市的呼声不绝如缕,至1890年代,华茶的国际市场较1880年代更趋缩小,时人指出:“今则红茶植于印度,而中国红茶之利半为所夺矣。绿茶植于日本,而中国绿茶之利又半为所夺矣。”①茶市衰疲的趋势不可逆转。不同的力量基于不同的考虑,曾有过各种各样的挽救华茶的设想,这些设想涉及茶业的各个环节,如能付诸实施,正好构建了当时挽救华茶的体制。这个体制包括了挽救华茶的两个根本性问题,清廷户部认为:“茶务如何,探其本则在讲求采制,握其要则在核减厘捐而已。”②也就是说要从成本和质量两个大的方面去考虑挽救华茶的措施。 一、提高华茶的质量 质量是商品的生命,也是商品保持市场占有的最根本性的前提。“夫茶不外色香味三字,三字中有无限层次,良楛由此分,贵贱由此判。”③茶叶的质量主要体现从种茶、采茶和制茶等环节去考求茶叶的“色香味”,因此,挽救华茶就必须从这3个环节去控制华茶生产的质量,当时挽救华茶的许多主张和实践也多注意到这些环节。 (一)种茶 种茶是保证茶叶质量的第一步。1890年代,一位热心中国茶务的西人分析茶市衰败的原因在于茶叶“货色不佳”,而“货色不佳”则是由于“种茶各户”“忽略不讲”“茶本之应如何栽植,如何培壅,举凡弃旧生新之道”造成的。他详细地比较了中印种茶、制茶的差异和优劣,认为:“中国欲振兴茶务,则最要之端有二:一曰种茶各地宜讲求栽植之法;二曰茶叶已卷之后,宜讲求制茶之法。”他进一步明确地指出:欲求茶务之兴,须先讲求种茶之道。那么,“种茶之道”何在?他指出:“夫种植之道,全恃人力,故论人力之勤惰,较诸地土之肥硗,天时之寒暖,尤为信而有征。”也就是说,他强调“人力之勤惰”是种茶过程中的首要因素。他以印度、锡兰与中国的种茶实践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明这个观点,认为中国在种茶方面有退无进。那么,究竟如何种茶呢?具体的种茶技术何在?这位西人指出:“种茶之法,先择土脉肥沃,宜种新茶之处,将各小树排列成行,分行栽种,两排之间相隔数寸,毋使蔓草丛生,而一切加壅浇水各事,又须随时照料,勿助勿忘,俟茶树长至十二寸及十六寸时,即移植他处,亦须分行排列,相离三尺,疏通沟洫,使无积水,两行之间,不种别物,务使空明透气,枝节稀疏,见有弱枝,随时剪去,如是则各树易受日光,易得空气,移种两年之后,方可采叶少许,至第五年时,则可采叶一半,迨至五年之后,树已成林,依旧小心从事,遇有生气不足之树,即锄去之,易以他树,务使生意盎然,无憔悴偏枯之患。此种树之法也。”④这其中每一个技术环节都要求“人力之勤”。还有一位西人提醒茶树的活力周期为9年,在此时限内,要特别地注意“壅培”和“掘弃旧本,而补种新枝”,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茶叶“常嫩而鲜腴”。⑤ 当然,一些中国人更注意到了种茶诸环节的技术讲求。1880年代末,上海茶业董事们提出的整顿茶务措施中,第一条就是“茶树宜亟培植”。为什么呢?他们指出:“中国之茶种在山面居多,山土坚寒,难于生发。外国茶树,种在平阳,地土松热,容易暴发,叶片较嫩。惟气汁甚薄,远逊中茶。”在这里,他们意识到了“择地”的重要性。那又如何“培植”呢?他们的主张倒也简单,就是在“天寒之际”“开掘土松,浇壅灰料”。⑥湖南善化人许崇勋在1890年代关于整顿湖南茶务的主张中也有相同的看法。⑦江西牙厘总局和江西布政使在发布的《整顿茶务示》中也要求“种茶亟宜培植”,认为:“红茶之利,天时地利人功缺一不可。种茶之壤,冬宜将土锄松,春宜掘开积潦,俾得发荣滋长以凭采摘。”⑧关于如何种茶,另一位湖南善化人皮嘉福在他的《劝茶商歌》中也有与前述内容相似的表达。⑨ 将上述各种主张概括起来,种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环节:一是育苗。选择宜种茶树之地预种小树林,务必栽种整齐,分布行列,层层疏通,每两排之间相隔数寸。二是移种。小茶树长至12~16寸时即须移种他处,也须分行排列,每排之间相离3尺,“俾采茶之人,可以容足。”且须勤锄蔓草,不得别种蔬菜或他物,务使茶地通风透气。三是培壅。修剪树枝主要是伐赘枝、剪弱枝,使树枝向阳,茶树整齐(高或5~8尺不等);除旧补新,主要是拔掉生气不足之树或枯老之树,然后补种新树;松土浇壅,是指冬天宜开掘土松,浇壅灰料,务使肥料均匀;疏通沟洫,是指春天宜掘开积潦,使无积水,但平时又要勤于灌溉。 (二)采茶 采茶是种茶与制茶的中间环节。那位热心中国茶务的西人将采茶包括在种茶环节中,其他的人也多有这样的意思,多从树龄与采茶的关系方面提醒种茶人,概括起来,他们的主张是:移种两2~3年后,可采茶少许,移种5年时可采茶一半,移种5年后采茶仍须“小心从事”,茶树不过9年,9年之后即为老叶,不可再采。如何“小心从事”采茶呢?前述种茶之法中也都提到这方面的内容,但还有些专论采茶的主张。上海茶业董事们提出的整顿茶务措施的第二条正是采茶的环节,要求“采茶宜及时候”。他们分析说:“近年市面疲坏,半由茶商观望,抑由山户因循延缓,采摘既迟,遂致细茶颇少,粗茶较多,货出不佳,焉得善价?”何时采茶合适呢?当时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如前任江西义宁州黄公深知此弊,严行整顿,凡采摘头茶,限谷雨前十天,一律开办。……是以去年惟宁州茶最佳,价亦较贵。此其明证可知及时采摘最关紧要。”⑩江西牙厘总局和江西布政使在发布的《整顿茶务示》中也提出“采茶必须趁早”的要求,他们说:“红茶以叶小而嫩为佳,上有白毛者尤为佳品。惟采时必趁于谷雨以前一律开办,仍取天时晴和,太阳烘晒,色始光润。若采摘稍迟则叶老而色黄,茶粗而味淡,推之子茶秋茶,亦莫不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