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09)01-0122-08 20世纪初,迅速腾飞的日本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万千中国学子东渡扶桑留学与考察,形成赴日留学的热潮。留日期间,他们深入日本社会,广泛学习西方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向日本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然而,学界在以往研究中,往往只看到留日学人通过日本为国人介绍和宣传西方文化的一面,而忽视了他们向日本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另一面。事实上,许多留日学人通过与日本友人探讨中国传统的学术问题、交换书籍、诗词唱和,推动中国戏曲对日演出和绘画艺术对日展览等方式,为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介绍和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力图探讨北洋时期留日学人对日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及方式,期对中国留学史研究及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研究有所助益,其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留日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介绍和传播 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的缘故,中国文化在日本有着长久的影响力。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全面推行欧化政策,向西方学习,致使中国文化受到较大程度的压制和排斥。但是中国留学生仍然顽强地向日本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近代中日两国文化学术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王国维、郭沫若、郁达夫堪称典型。 1901年,王国维赴日,入东京物理学校学习,不久以病归。1911年,王国维再度赴日,寄寓京都长达5年之久。在日本,王国维与日本汉学名家如内藤湖南、林泰辅、狩野直喜、铃木虎雄、神田喜一郎、青木正儿等人经常移书论学,切磋交流中国传统学术问题。 1915年1月,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刊登了《洛诰解》一文。日本著名汉学家林泰辅看后,在《东亚研究》上发表《读〈国学丛刊〉》一文,与之“攻错”。11月,王国维撰《与林浩卿博士论洛书》,回答了林泰辅的“攻错”。次年1月,林泰辅又以其刊于《东亚杂志》之答辩寄王国维,王国维乃作《再与林博士论洛诰书》。两人的学术交流,加强了两国学术界的沟通,促进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1916年6月,王国维的《学术丛编》印装完毕,特意嘱托罗振玉将该书给林泰辅、藤田丰八和内藤湖南各寄一本①。 神田喜一郎,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学生。他在与王国维交往时,王对他热诚相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1922年,神田初次在上海拜访王国维时,王不仅带着神田到蒋汝藻的密韵楼去参观珍贵藏书,还从中拿出许多宝贵的宋元本和旧抄本,为其详加说明。神田临行前,王国维还录其旧作《海上楼歌寿东轩尚书七十》及《冬夜读〈山海经〉感赋古风》为神田送行。此后,两人书信不断,继续讨论着各种传统学术问题、互相切磋学术难点。1923年5月11日,王国维致信神田,与之讨论魏石经事,并告之: “洛阳近出魏三体石经,一石有一千八百余字,即黄县丁氏所藏残石之上半。此事于经学、小学关系至大,现拓本当之不易得,谨以奉闻”②。1925年,又致信神田,将所作《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一文寄赠给他。1926年写信告诉他其近来研究的情况、讨论后魏延昌四年诏书中“远傍惠康”的解释问题、金元之间乣军问题。 此外,王国维还与多位日本汉学界友人交流和讨论中国传统学术问题。如1927年将《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寄赠给藤田丰八,在《史学杂志》上刊登。后又至信藤田,讨论上文的结论问题。 由于王国维在日本汉学界的巨大影响力,其投湖自尽后,狩野直喜、内藤湖南、铃木虎雄和神田喜一郎等人在日本洛东东山五条坂袋中庵举行追悼法事,并请法隆寺贯主佐伯定胤师为其祈冥福。当天到会的日本学者有51人之多,沉痛追悼这位为中日学术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人③。 郭沫若,1914赴日留学,前后在日本生活了20年。旅日期间,郭沫若在广泛地向中国介绍日本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向日本人民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1922年12月,他应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元旦专号之约,在该刊“新年特号”上发表了题为《芽生の二叶》(两片嫩叶)的论文。此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学术论文,阐明“不论在老子,或在孔子,或在他们以原始思想,都能听到两种心音”,即“把一切的存在看作动的实在之表现”,并指出“这种二而一的中国固有的传统精神,是要为我们将来的第二的时代之两片子叶的嫩苗而伸长起来的”④。另外,郭沫若还用日文撰写大量的诗歌、小说、文艺评论、历史论文,在日本书刊上发表。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侨居日本时,他撰写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史学专著和历史小说,在日本报刊上发表,使日本人从中具体地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郁达夫,1914~1924年留学日本。在与日本同学谈论文学作品时,郁达夫常劝告他们应该读一读中国文学经典如《聊斋志异》和《红楼梦》⑤。在与日本诗友富长蝶如的长期交往中,他经常向其灌输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并把清代著名诗人钱谦益的诗集和文学家史震林的《西青散记》赠送给他。其中,郁达夫对《西青散记》一书倍加赞赏,曾多次向富长蝶如推荐此书,并在此赠书后面写上“书后”送给他⑥。 留日学人通过与日本学者探讨中国传统学术问题,在日本报刊上发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与日本友人交谈讨论中宣传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等方式,自觉和不自觉地进行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介绍和传播活动。这些活动,扩大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 二、留日学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介绍和传播 留日学子在日本生活多年,日语水平较高,且许多人与日本刊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他们能够将自己或他人的最新作品发表在日文刊物上,向日本国民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周报》丸山幸一郎、清水安三等人,与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素有来往,并经常向他们约稿。事实上,周氏兄弟和李大钊都在《北京周报》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尤其是周作人在该刊上发表的文章最多。如周作人的日语诗《小孩》四首、《山居杂诗》、《徐文长的故事》、《日本的海贼》等先后在该刊发表。周作人还曾用“仲密”笔名将冰心的小说《爱的实现》、诗歌《晚祷》和成仿吾的小说《一个流浪人的新年》翻译成日文,发表在《北京周报》上。此外,该刊还发表了其他留日学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