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08)06-0106-08 经过学术界长期不断的考辨,尤其是王家俭、王民等学者的考证可知,中国社会长期广泛流传的严复与日本伊藤博文“同学”之说,实为子虚乌有之事①。自1980年代以降,这一结论已为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鲜有学者坚持认为严、伊二人是“同学”。然而,1998年、2002年,一批“严复书札”两度公开发表②,其中《致任公(梁启超)》第1函自称在英国与伊藤博文同窗数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的学者据此重新肯定严、伊二人是“同学”,有的学者则据此及传播学原理断言,“同学说”的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严复本人。重提严、伊“同学”说引出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个老观点究竟是得到新史料的坚实支撑而复活,还是基于虚假史料而衍生的学术泡沫?其实质则是晚近公开发表的一批“严复书札”究竟是严复的真迹,还是他人的伪作?有鉴于此,本文拟首先追寻这批“严复书札”的来龙去脉,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辨其真伪以正视听,最后附带讨论严复是否为“同学说”的始作俑者,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一批“严复书札”进入公共视野 就我们目前所知,常州博物馆(以下简称“常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以下简称“近代史所图书馆”)以及苏州香书轩主人李学忠等三家单位或个人,均收藏有若干“严复书札”的原件或影印件。这批“严复书札”究竟包含什么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无疑是首先需要了解的问题。 常博前任馆长陈晶近年的回忆文章,为追寻这批“严复书札”的来龙去脉提供了重要线索。“文革”期间,因“破四旧”而抄家风盛极一时,常博在此期间曾收到一大麻袋清代和近现代文化名人的书札。在整理这批书札的过程中,该馆工作人员陈晶发现:一批“严复书札”里含有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内容,与严复列名发起成立“筹安会”等常识颇有抵触。当时影射史学盛行,严复被推为中国近代尊法反儒的代表人物,其所译赫胥黎(T.H.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今译《进化与伦理》)一书也受到重视。在这一政治背景的笼罩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明镇正组织力量以白话文重译《天演论》,陈晶遂将若干“严复书札”抄寄给周明镇。周明镇很重视这批书札,托人转交给国家文物事业局王冶秋局长,王局长又送往当时正在住院的周恩来总理处③。1975年3月20日,周恩来致函王冶秋:“希望能以严又陵手迹选出几封交我一阅,阅后当退回”④。周恩来这里所说的“手迹”,就是指常博所收集到的“严复书札”原件。1975年4月,国家文物事业局谢辰生副处长电话通知陈晶:告以中央首长要看“严复书札”原件,请立即派人送京。根据陈晶的回忆,当时送往北京的有包括《致任公》、《致思缄(庄蕴宽)》、《致宋卿(黎元洪)》等一批书信⑤。 常博收集到“严复书札”的消息传出后,南京大学历史系《严复集》编辑小组成员蔡少卿、孙应祥曾多次到该馆了解情况,得知常博的“严复书札”共有25函⑥,具体包括《致任公》10函、《致思缄》9函、《致挚甫(达寿)》1函、《致春榆(郭曾炘)》2函、《致宋卿》1函以及《致〈益世报〉主笔》2函。其中,《致春榆》第2函后有工整楷书跋语:“一九五六年秋由于珍惜史料而收藏之,杨玄”,并加盖篆书印章“杨玄之印”;《致〈益世报〉主笔》第2函后亦有工整楷书跋语:“一九六五年秋由于珍惜史料而收藏之,杨玄”,并加盖篆书印章“杨玄之印”。两条跋语笔迹相同,仅时间有异,一为“一九五六年秋”,一为“一九六五年秋”,不知是否为笔误?1998年,台湾财团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出版了林载爵等主编的《严复合集》共20册,其中第5册收录了一批新书札,其中包括如下9函:《致任公》3函、《致皙子(杨度)》1函、《致思缄》5函,其题解云:以上9函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卷”,其中,《致皙子》函“长达三十五叶,在胶卷中与其他件错杂混散”⑦。2002年,马勇先生又将包括以上9函在内的一批书札以《严复未刊书信选》为题,发表于《近代史资料》总104号,其题解云:“致梁启超、庄蕴宽、杨度三人的9通,缩微胶卷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⑧。这9函“严复书札”在公开发表的两个版本中虽然文字上略有差异,而根据题解可知,不仅文献来源相同,而且其缩微胶卷还有错简现象,理应出自同一手笔。显然,整理者也正是据此以及函札署名而断定它们全部为严复所作,否则,不会轻易把笔迹不一致的书札全部断定为严复所作而不作必要的说明。 进一步追溯这批书札的源头,必须提到吴门香书轩秘藏名人手迹。2007年12月6—17日,南京图书馆与香书轩联合在南京举办“香书轩秘藏名人手迹展”。据介绍,香书轩收藏实源于其第一代主人李超凡先生。李先生系河南郾城人,1924年毕业于青岛陆军机工学校,长期旅居南京,平生喜好收藏文物字画,尤喜爱历代名人书翰遗札,积明清及民国人物书札至数万通。其子李学忠先生秉承父志,继往聚散,遂成当今海内收藏之大家。李学忠成年后曾先后在徐州、常州、苏州等地工作。其间,因“文革”“破四旧”之故,屡受牵连,蒙难再四,家藏书翰亦因此损失过半。目前,李学忠仍藏有明清以来名人书翰3000余家,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其中不少是稀世珍宝。 在南京图书馆举办“香书轩秘藏名人手迹展”期间,我们拜会了香书轩主人李学忠先生,得知他收藏有“严复书札”18函。2007年12月28日,我们又约请苏州大学历史系俞政教授,3人一同拜访了现定居苏州的李学忠先生,见到了“严复书札”18函原件以及李学忠翻拍的照片,具体包括《致任公》9函、《致思缄》7函、《致慰庭(袁世凯)》1函、《致宋卿》1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