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梯的裸体 琼恩·迈利[美国] 1996
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要在艺术形式中展现出来。因为艺术的功能就是作为载体来传达和表现,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科技水准。艺术的价值要超越于其物质本身,司母戊方鼎①中所呈现的那个时代的瑰丽文化和高超的冶炼技术,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关怀,使它的价值超出了器物本身,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今天,当代艺术思潮已经深刻影响到生活的本身,它的日常性的意义以各种艺术表现出来,也就具有了时代性。数字技术最初是作为一种方法随着时代导入到艺术表现中来的,作为一种方法的数字技术,在表达当代语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数字技术本身就是当代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也必然要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 一、数字图像变迁 1.图像的转换 数字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于用这种方式来创作,存储和传输图像。数字技术与图像处理之间好似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天这种看似“天然”的联系,实际上是近百年来,无数艺术家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求的结果,而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疑是这次探求之旅的同路良朋。这其中,摄影艺术几乎亲历了整个过程。到了20世纪,摄影经过了近70年的技术上的提高和改进,纯粹的技术问题逐渐消弱,如今的摄影更多关注的是艺术的问题。这个时期现代主义思潮的蓬勃发展,不断激励艺术家们推翻传统的创作形式,寻求艺术创新,从而表现自己的艺术风格。 这个时期的摄影也出现了意在用静态图片来表现动态时间概念的“未来主义”。美国摄影家琼恩·迈利的《下楼梯的裸体》,将杜尚的作品以摄影的形式加以重新诠释,在理念和技术上作了探索,可称为这类作品的典范。 2.暗房的功能 达达主义摄影和超现实主义摄影在反传统、反艺术及弗洛伊德等现代哲学精神的影响下,利用暗房技术在底片上进行拼贴和剪辑,将各种形象堆砌、拼凑、改组、创造出奇特、荒诞、神秘的艺术视觉效果。艺术家通过这种探索来实现自己“心灵世界”的创作。俄国艺术家亚历山大·罗德钦科的作品《蒙太奇》就是受达达主义摄影的影响,通过剪辑和拼贴的手段,创造出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意念。这种方法也被后来的摄影家和艺术家广泛使用。美国艺术家菲利普·哈尔斯曼与达利合作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达利原子》,以其构思的奇特、技术的复杂成为世界摄影史上的杰作。 为了实现这个作品,拍摄时用了5个助手,当一个助手把绑着的椅子吊到空中的时候,其他助手将猫和水同时抛向空中,当然也伴有达利的奋起一跳。如此这般反复了4次才拍摄成功。然而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实现这些超现实的画面已经变得轻而易举了。如果达利和哈尔斯曼当时拥有现在的数字技术,真不敢想象会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作品出现。 3.抽象的方法 抽象主义的灵魂人物纳吉的《物象照片》是通过精心安排和设计,来表现立体物质的光线和层次的。作品《嫉妒》,一条长线通过远处空间蜷坐的女郎穿越另一个空间的女性,而这个女性身后的投影则是一个男性,作品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西方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纳吉也是通过多底合成的技术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念的,他同时也进行了多种试验和研究,并且在教育上作出了很多贡献,为后来的艺术家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这时主观主义摄影在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也应运而生。在主观主义摄影中,图片形象都是艺术家表现自我的载体。这种摄影观的倡导者施泰纳特的《走路着的脚》充分表现出作者的个人情感,强调主观感受,形式已经并非画面的绝对因素。现代主义摄影的探索阶段,基本上是以20世纪初为起点,20年代至30年代最为活跃,结束于60年代。 二、图像的过渡 1.拼贴 60年代“成像后(再合成)”摄影的开创者杰利·尤斯曼,打破了传统摄影的表现方法,对摄影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反映出60年代中期,西方摄影从单纯“照片”向“图像”概念的过渡。尤斯曼的作品采用传统的暗房制作技法,将不同底片上的影像叠合在一张图片上,制作形成了“纯手工蒙太奇”的艺术图像。虽然1960年,日本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测光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标志着摄影进入了电子时代,然而直到电脑合成的今天,尤斯曼一直坚持使用传统的暗房技巧来实现他梦幻般的超现实画面。另一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则走出暗房,直接对成形的照片进行拼贴、错位,来表达他的艺术理念。 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摄影图片,以“霍克尼式”的拼贴在摄影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霍克尼通过对接、重叠、错位、透视带给人们奇特魔幻的视觉效果,把作者关注的内容被摄主体的内在,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些具有开创性的拼贴作品,对以后的图片摄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重构与挪用 20世纪70年代,图片摄影进入了一个真正的观念与形态转换的时期。这也标志着后现代主义在图片摄影领域中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开始出现了“观念摄影”的概念,而挪用、置换、转换成为艺术家常用的手段。装置也开始进入到摄影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