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577(2009)01-0001-07 百年以来,中外考古学家和探险家们在楼兰发现了以《李柏文书》为代表的一大批魏晋时期的纸本书法墨迹,这些书法墨迹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时,对正确认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建立中国书法艺术的类型学和年代学标尺,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本文仅以魏晋时期楼兰LA遗址为中心,对楼兰书法与《李柏文书》等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讨论,仍望学人不吝指正。 楼兰魏晋时期的汉文简纸文书主要出土于楼兰LA等遗址中。1900年斯文·赫定第二次中亚考察中在楼兰发现汉文简纸文书277件。1901年至1907年斯坦因在第三次中亚考察中,在楼兰发现汉文简纸文书349件。1908-1909年日本大谷考察队橘瑞超在楼兰发现汉文简纸文书40余件。1979-1980年新疆文物考古所在楼兰获汉文木简63件、汉文纸文书2件(其中一件为正背书)。据以上资料统计,迄今为止,大约在楼兰地区共发现魏晋时期汉字简纸文书730余件。其文书的年代主要集中在3世纪中叶至4世纪中叶。以楼兰LA古城所出土的汉文简纸文书为例,其上迄曹魏时期的嘉平四年(252),下至前凉建兴十八年(330)。 楼兰出土的文书残纸,其纸质粗精不一,但从墨迹渗透的情况看,大都适宜于毛笔书写。1933年黄文弼先生在罗布泊以北土垠遗址发掘到一张古纸,“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存麻筋。盖为初造纸时所作,故不精细也。按此纸出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同时出土者有黄龙元年之木简,为汉宣帝年号,则此纸亦当为汉故物也。”①黄龙元年为公元前49年,可见此纸比史载所谓“蔡伦造纸”要早百余年。黄文弼先生所发现的麻纸被学界称之为“罗布淖尔纸”,中国最早的麻纸标本之一,也证明了西汉之时麻纸已传入楼兰地区。此外,诸多出土实物证明西汉时麻纸已在西北地区流通,并且成为人们的书写材料之一。其次,汉代武威磨咀子东汉中期墓葬中所出土的笔杆上刻有“白马作”的毛笔,其制作尤为考究,证明了东汉时期西北地区毛笔制作已达到了一定水准并且具有相应规模。 书写材料的进步和技术文化的传播是艺术发展的基础之一。楼兰的汉字书法艺术之发展亦是如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楼兰地区纸张的应用与木简的使用应有一个较长的并行期,其中木简多用于诏令、籍帐类(图1),而纸则常用于信函、书札之类。其次,纸文书中已有楷书出现,而木简中则少见。从中原的情况来看,3~4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楼兰地区的情况则略有不同,其简纸共用的时代至少要延续到4世纪中叶以后。
图1 楼兰出土《泰始五年》木简 魏晋时代,中国书法的各种书体已趋于成熟阶段,而风格流派各异,在中国书法史中形成了一个艺术高潮期。从楼兰出土的简纸文书的书体类型来看,基本反映出了中国魏晋时期书法类型的变化样式,在这些不同类型的书法中,不仅鲜明地呈现着中国内地书法艺术的主流样式,同时也渗透着楼兰地区特有的地域化风格特征。如上所述,楼兰书法的年代主要集中在3~4世纪,而在西北地区吐鲁番出土的文书其年代主要集中在5~8世纪,敦煌出土的文书其年代则集中在9~10世纪。这三处遗址所出土的汉文文书,较为系统地构成了3~10世纪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年代学链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相对于敦煌、吐鲁番文书来说,楼兰文书其年代较早,艺术水平较高,因而,无论从年代学和艺术学上看,将楼兰书法称作是一个区域性的艺术流派或风格样式,都是符合其客观实际的。 两汉以后,书写规范而美观的汉字逐已成为一种社会的风尚。书法艺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密切的关系。楼兰虽处西域边陲,然自汉武帝之后,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大批汉人西迁至此,自然将汉文化传播于该地区,其中亦包括中国书法艺术。前述黄文弼在土垠遗址所发现之西汉简牍即是物证。 文献所载汉晋时期曾在敦煌和楼兰地区活动过的书法家或善书者有傅介子、陈汤、班超、徐干、班固、张芝、张昶、赵袭、索靖等,而敦煌与楼兰无论行政隶属关系或交通之联系都是极为密切的,敦煌地区聚集了一批书法家,并形成了风格鲜明的书法流派,敦煌书法曾影响了内地书法的发展,它也必然会直接对楼兰书法产生影响,而楼兰佛教艺术亦有可能影响了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从考古发现来看,这种文化上的互动关系应该是存在的。 楼兰的书法遗存皆为墨书真迹,并出现了如李柏、张济、马厉、宋政(图2)等一批造诣极高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纷呈,形式多样,但整体上却蕴含着一种鲜明而统一的地域特征。楼兰书法与西北地区所发现的同时期的书法,如敦煌书法、吐鲁番书法以及北凉书法等形成了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艺术流派,它传承着中国书法的基本规范,但又绝少刻板、因袭的程式化桎梏,并洋溢着率真、恣肆和写意的神韵,体现了楼兰书法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