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75(2009)02-0064-03 近几年,“文化产业”、“设计产业”成了时髦的名词,但究其本质它与我们曾经大力发展而现在被忽视的“工艺美术产业”好像并无质的区别。1998年国家对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使工艺美术相关专业几乎一夜之间全都变成了“艺术设计”,但与有着西方工业文化背景的“设计(design)”概念相比,“工艺美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显得更有自己的“话语权”。 工艺美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工”在古代泛指工匠、艺人以及手工业者,与技艺关系紧密,如《考工记》的“百工”,即指古代手工艺工人及其管理者;“艺”初为种植之意,后来指才能、技艺。“工艺”是一个复合词,泛指造物之术。“工艺美术”以“工艺”限定“美术”,就是强调手工、劳作、技术特征的艺术形态,但它又是不同于一般纯艺术的以实用为主、兼具审美特征的造物艺术,可以说是中国语境下的设计艺术概念。“艺术设计”一词,由英文art和design构成,英文的art指可以习得但并非本能的技巧;design,应该译为“设计”,它有很多涵义,如设想、规划、图案、意图、目的等。20世纪30年代,我们现在使用的艺术设计就被称作“图案”,它是由日本对design的翻译引入的,在中国也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由此看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概念的翻译、命名和使用会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经过转译之后,若没有恰当的概念相对应会出现文不符实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的状况。对于西方的design一词,若译成“设计艺术”我们以为它与工艺美术的本质是相同的,但若翻译成“设计”而没有“艺术”作限定,则过于宽泛,举凡人类的设想、计划、谋划皆为设计,但并非艺术化的设计,或者设计的艺术。 一、“工艺美术”的由来与发展证实了它是实用与审美、艺术与设计的统一 从名称上来说,“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都是在近现代西方设计文化和思潮的影响下催生出来的。要理清两者的关系,只有与其产生的背景联系起来考察,才是系统和契合客观实际的思考方法。 “工艺美术”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1920年5月,蔡元培先生在《美术的起源》一文中写道:“美术有狭义的,广义的。狭义的,是指建筑、造象雕刻、图画与工艺美术(包装饰品)等”。[1]这里蔡元培实际上是受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影响而将“包装饰品”等带有实用功能的美术品类归纳为“工艺美术”。还有一个对应的概念,即“图案”,在20世纪30年代使用广泛,而其本意与“工艺美术”和今天的“艺术设计”并无二致,陈之佛的《图案法ABC》中明确指出:“图案实在含有‘美’和‘实用’两个要素:美的要素——形状、色彩、装饰;实用的要素——使用上的安全,使用的便利,使用上的适应性,使用的快感,使用欲的刺激。”[2]马公愚、李善静编的《应用图案》一书中说,“凡装饰、广告、风景、人体、文字等,以及一切应用图案,无所不备。”[3]这里的图案更为宽泛。可见,当时的“图案”一词与后来的工艺美术、艺术设计本质相同。而且,当时较常使用的“意匠”一词与现在使用的“设计”一词亦接近。“design”在日本称为“迪扎因”,我们最初从日本引入以“图案”的名称指代,意思与现在使用的“设计艺术”相似。 到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工艺美术迎来了新的开端,一些濒于停产或灭绝的传统工艺美术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重新焕发了生机,工艺美术生产合作社组织的建立,用现在的话来说更是促进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虽然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传统工艺美术生产有所停滞,但此后工艺美术又有了新的发展,生产形式从手工制作向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转化,不仅仅是特种工艺,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需求密切相关的现代工艺也逐渐受到重视并积极发展,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实用工艺美术产品适应了当时城乡人民的需要。与此同时,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也在建国初期受到政府的重视,1956年在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基础上建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拉开了全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帷幕,各地不同层次的工艺美术院校遍地开花,而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也在学校里及全国各地成立的工艺美术研究机构中逐渐成熟。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文革”浩劫以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传统工艺美术以新的大规模的生产形式、对外开放的经营方式、消解观赏性注重实用性的目标转移,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新的生活方式下的室内环境装潢、服装美术、商业美术、日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也成为新形势下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工艺美术产品出口创汇,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也越来越大。陆续恢复教学的各级工艺美术学校也相继增设了上述那些新的内容作为新专业。进入90年代以后,工艺美术名称未改,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艺美术的现代形态也在形成,与新时代、新生活相适应的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与社会经济建设、企业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但人们仍然沿用了工艺美术这一概念,只是这时的工艺美术概念又不断地增加了新的内容。虽然当时的工艺美术内涵发生了变化,但还没有使用那些直译套用过来的新概念,观念和思想、目的和手段在当时也是与时俱进,也与世界“接轨”了,但工艺美术概念仍一直沿用。工艺美术教育、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工艺美术产业也越来越蓬勃。虽然设计的内涵一刻也没有脱离我们原来的工艺美术,而此时,一个看来更为时尚、更为简洁,国人长久使用的更为宽泛的名称“设计”更为人钟爱,于是一夜之间“艺术设计”就成了一个新的学科,甚至干脆简称为“设计”。可是离开艺术学科还有其他的甚至更为宏大的设计却不能使人理解了。 其实,在这六七十年的历史过程中,工艺美术既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事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既是艺术形态,又是经济形态;既是精神文化,又是物质文化;既是审美形态,还是生活形态,它是土生土长的、在没有使用艺术设计对应design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一种话语方式。那么,使用了“艺术设计”是否就意味着它完全是一个舶来品,是否就要完全抛弃原来工艺美术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