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域外传播考略

作 者:
邵宏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新美术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讨论中国画学的域外传播这一论题时,我们有必要大致地了解汉字及其承载的汉籍传播,以及由此在20世纪之前所构成的汉字文化圈。①因为此前中国画学在这一文化圈内的传播及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语传播,都是以这个汉字文化圈所共享的艺术理论为文本基础的。既然艺术理论的表达形式是一种书面语现象,因此,语言学基础知识及有关汉字文化圈形成的知识也就成了考察中国画学外传的起始点。

      汉字早在中国的战国时代即传入古代朝鲜,②而汉字所表述的汉文化传入该地,则以高句丽第十七代小兽林王二年(372年)建立儒学教育机构“太学”为标志。③至于汉籍在古代朝鲜的传播,《旧唐书·东夷传·高丽》谓:

      俗爱书籍,至于衡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

      由此而知,中国文化以未经改变的文字形式在朝鲜半岛承传,直到公元1446年朝鲜人颁布施行《训民正音》。《训民正音》的颁布,使得运用朝鲜语(即谚文)翻译汉籍的活动开始兴起。用谚文注解汉文的翻译形式叫做“谚解”。但汉文仍被视为官方正统文字,这种情形一直维持至1894年“甲午更张”之后,李朝高宗发布敕令立谚文为正宗文字;日本1910年占领朝鲜半岛后,汉字才被彻底废除。

      汉字和汉籍之于越南的情形是:汉唐一千余年在越南旧地的经营,已使汉字及汉文化被当地人视作自身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五代荆南天福四年(939年)交趾人吴权称王,建立独立的王朝。自此一千余年的越南王朝里,汉字一直被用作正式文字。1077年,李朝仁宗设国子监,后改名国学院。越南史家用汉字所撰的《大越史记》载:

      安南黎朝仿明朝颁行考试制度,1467年“初置五经博士。时监生治《诗》、《书》经者多,习《礼记》、《周礼》、《春秋》者少,故置五经博士,专治一经,以授诸生。”④

      汉字传入后,越南人试图用汉字书写本民族的语言,由此从个别方字开始而逐渐形成本民族的汉式文字,这种文字便是“喃字”。现存最早的喃字文献是越南永福省安源县的报恩碑,刻有二十二个喃字,年代为李朝高宗治平龙启五年(1209年)。喃字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以各种方式为汉字服务,包括注译汉籍。汉字与喃字并行使用的情形直到17世纪发生改变。17世纪,赴越南传教的葡萄牙、意大利和法国人开始使用拉丁字母标识越南语。法国在1862年开始对越南实行殖民统治;1882年,殖民当局宣布拼音文字为官方文字,意欲进一步推动文字拉丁化。虽然如此,拼音文字与汉字并用的现象仍然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20世纪中期,汉字和喃字才最终被拉丁文字所取代。⑤

      如果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朝鲜和越南都曾臣服于中原王朝并在历史上一度划入中国版图,那么使用汉字和践行汉文化,实行科举制和中国式官僚体制,无疑是一种政治需要。一旦这种臣属关系及政治需要不复存在,用本民族书面语替代汉字并最终脱离汉字文化圈,便自然成为本民族文化身份识别的重要举动。但是,在汉字文化圈中另一个重要成员——日本那里,汉字所受到的待遇却与朝、越大不相同。日本虽曾为中国的朝贡国和册封国,却从未被纳入中国版图,亦即日本在政治上与中国不构成臣属关系。这种历史背景使得日本对待汉字和汉文化的态度比之朝、越二民族更为主动和积极。

      汉字经过朝鲜半岛越海传入日本的时间大致发生在晋初。⑥不过,从759年以汉字作字母拼写日本诗歌编定的《万叶集》里出现完备的“万叶假名”,到平安时代(794-1185)简化汉字楷书偏旁部首创“片假名”,以及稍后简化汉字草书创制的“平假名”,日本文字在这一时期完成了标音体系的建构。正是由于以日本语音系统为字母基础的假名字母的形成,使得日本固有的民族语言达到口头语与书面语的高度统一,由此令日本人将假名字母系统视为不同于汉字的民族文字。虽然假名字母威胁到汉字在日本一统天下的局面,然而对我们来说有意义的是,恰恰是这一历史语言学的背景,使得日本至今仍然保留在汉字文化圈内。即使在文字拼音化的近代曾出现过“汉字废止论”,但汉字在日本的现代境遇至多也是“汉字制限”,即缩小汉字的使用量而已。⑦这一情形使得20世纪初受过西语教育的日本学者主动扮演了将中国画学向西方传播的最初信使,这一传播事件的发生事实上又主要有赖于汉籍在日本持久、深入和广泛的传播。

      汉籍在日本的传播,对于本文的论题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本从8世纪始形成独立而完整的书面文献。成书于713年的第一部书面文献《古事记》“卷中·应神天皇”条记载发生在应神天皇时代的一桩事件:

      天皇命令百济国说:“如有贤人,则贡上。”按照命令贡上来的人,名叫和迩吉师,随同这个人一起贡上《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共十一卷。和迩吉师是文首等的祖先。⑧

      由于“应神天皇”是一个介于传说与史实之间的人物,其年代一般界定为公元4、5世纪之间,因此我们对于这段记载中有关实际成书于6世纪南朝梁时《千字文》的不同看法可以忽略不计。⑨不过,此时汉籍已入日本却是不争的事实。和迩吉师即是成书于720年的日本第一部史书《日本书纪》“应神天皇十六年”条中所说的王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