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章阁文人与元代文坛

作 者:

作者简介:
邱江宁,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原文出处:
文学评论

内容提要:

本文所做的,是元代文学史的一段补阙工作,主要阐述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奎章阁文人与元代文坛重要人物的深密关系。二是奎章阁文风对于元代文坛的贡献。三是奎章阁文风对于元代中晚叶的文坛格局以及明初文风的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


期刊代号:J2
分类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有的元代文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整体地关注过“奎章阁”文人及其对于元代文坛的巨大影响。元代的奎章阁学士院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三月设立,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罢,1341年改为宣文阁,后又改为端本堂。奎章阁存在的时间虽然十二年不到,但由于它汇聚了元中叶以来最优秀的文人群体,在元代文坛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于元代文学的鼎盛和文风确立居功至伟,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影响。要把握元代文学鼎盛时期的文风和发展方向,无法绕越奎章阁文人圈与元代文坛的关系。

      一 奎章阁学士院与奎章阁文人圈

      奎章阁学士院设立于天历二年三月。二月,元文宗才登基。其实元文宗尚在金陵潜邸时,就向当时在上都的明宗提议建奎章阁,并命人将拟入阁的人员名单送给明宗批示。奎章阁是为帝王万机之暇读书游艺而设,是昭代之盛典,更是国家、社会拨乱反正,兴隆文治之所需。虞集《开奎章阁奏疏》云:

      ……将释万机而就佚,游六艺以无为,此独断于睿思,而昭代之盛典也。乃俾臣等,并备阁职。感兹荣幸,辄布愚忱。钦惟皇帝陛下,以聪明不世出之资,行古今所难能之事。以言乎涉历,则衡虑困心艰劳之日久;以言乎勘定,则拨乱反正文治之业隆。①

      奎章阁文人得到了元文宗相当的礼遇和尊重,“益优礼讲官,既赐酒馔,又以高年疲于步趋也,命皆得乘舟太液池,径西苑以归”,最高统治者如此用心笼络和礼遇文人,怎么不能令“闻者皆为天子重讲官若此,天下其不复为中统、至元之时乎?”②恰如清人秦惠田所云,“元之文宗可称右文,然其时奎章阁诸臣如虞伯生、欧阳原功、揭曼硕、黄晋卿辈,乃一时能文之士,以检校图籍等事为上所宠礼……”③,的确,居奎章阁中者皆为能文之士,且为元代文坛中坚力量。他们与同时期的文坛俊彦以及之前的大德、延祐文人和之后元末文坛主导者、明初开风气者,有着广泛且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或师或友、亦师亦友或为同僚,交相唱和、赠答,形成了一个以奎章阁文人为中心的多级文人圈。为讨论的方便,本篇将奎章阁文人圈根据人物的生卒年,分为四个时段制成表格,凡奎章阁文人皆加黑体、下划线标明。表格中人物的排列顺序以人物的生年先后为准,如果人物的生年相同,则以人物的卒年先后为顺序排列(见附表格)。

      根据表格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奎章阁文人主要集中于表格中间两列,而左右两列无论是13世纪70年代前还是14世纪初,奎章阁文人都很少。这样一个时间段的分布非常有意思,表格第一列人物的主要活动期在元朝统一后,文治渐趋繁荣的大德、延祐时期,表格第四列人物的主要活动时期多为元朝晚期、明代初叶,而奎章阁文人的活动期在中间,正代表着元明文坛承上启下和鼎盛时期的力量。因此,把握清楚奎章阁文人的成长氛围、交游圈子以及风格成因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描画清楚整个元代文坛——尤其是中、晚叶时期的面貌。为便于讨论,本篇将表格的中间两列即13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命名为“奎章阁时代”,将表格第一列命名为“大德、延祐时代”,而奎章阁时代影响波及期已为元末以及明初,故第四列以俗称“元明之际”命名。

      

      纵观元代文坛,无论大德、延祐时期文人圈还是奎章阁文人圈以及元明之际的文人,他们之间多迭相师友,共为同年、同学,时有唱酬,是一个生态环境相当优越的良性循环圈。

      首先,迭相师友。所谓迭相师友,是指以奎章阁文人为核心考察的元代文坛,文人间的关系并非纯粹单向的师生关系,他们往往由于仕途际遇、才能高下而构成多向的师生关系、师友关系。由于奎章阁文人“非尝任省、台、翰林及名进士不得居是官”④,大德、延祐时期的文人之于奎章阁文人来说,多为前辈,有导引与擢拔之功。对于奎章阁文人圈来说,正是大德、延祐时期文人不具私心的赏鉴和不遗余力的擢拔,年轻的奎章阁文人才得以崭露头角,走向文坛。作为同时期文人中的优选者,奎章阁文人迅速与大德、延祐时期文人混溶一体,互相切磋,互为友朋。如奎章阁灵魂人物虞集早年以契家子从吴澄游,25岁入京师后,即“赫然以文鸣于朝著之间”⑤。虞集与大德、延祐时期文人,尤其是那个时期的年轻辈关系融洽。虞集与袁桷、元明善、贡奎、王士熙、马祖常、盛熙明等时有唱和,“论者以为有元盛世之音也”⑥,其中与袁桷关系尤密,其《祭袁学士文》云:

      于时,同朝多士济济,公独我友。尚论其世制作,讨论必我与闻,或辩或同,有定无谖。公泰而舒,我蹇囊跋,三十余年,亦多契阔。⑦

      这种良性循环的文坛环境,对于文坛写作风格的确立与审美风尚的形成是深有影响的,时人谓“作为古文论议,迭相师友,间为歌诗、倡酬,遂以文章名海内,士咸以为师法,文体为之一变。”⑧再如奎章阁另一重要文人揭傒斯,在20来岁的年龄登上文坛。其援引者,乃大德、延祐时代著名文人程钜夫。程钜夫颇奇揭傒斯之才,不仅收揭傒斯为门生,且将堂妹嫁与揭傒斯。而后著名作家卢挚因爱重揭傒斯之文,将揭傒斯推荐于朝廷。李孟、王约、赵孟頫、元明善等亦深赏揭傒斯之才,推荐不遗余力。延祐元年(1314),揭傒斯即由布衣入翰林,为国史院编修官。揭傒斯为程钜夫门人,深感程钜夫见知之恩,而赵孟頫缘于程钜夫的搜访与引荐而为朝廷重臣,故终身师事程钜夫。而赵孟頫之于揭傒斯则亦师亦友亦同门。揭傒斯入馆阁之际,与邓文原、袁桷、虞集以及后来加入的范梈、杨载等交游甚密,当时以及史上著称的“元诗四大家”即在其时逐渐形成,影响愈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