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南宋知名词人。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三选录了他的五首词,并曰: 张东父,名震,号无隐居士。词甚婉媚,盖富贵人语也。(武进陶氏涉园景宋本,《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96页) 遗憾的是,黄《选》所提供的信息,只是他的字(东父)和号,至于其籍贯、生平,一概阙如。而后来的种种文献,虽各有程度不等的补充,却异同杂出,莫衷一是。例如,明代杨慎《词品》卷五《张东父》说: 张震,字东父,号无隐居士,蜀之遂宁人也。孝宗朝为谏官,有直声。孝宗称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当。光宗朝以数直言去位。时称“王十朋去,省为之空。张震去,台为之空”,一代名臣也。而其辞婉媚风流,乃知赋梅花者,不独宋广平也。(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天都阁本,第2册,第242页) 《词话丛编》本《词品》,用明嘉靖刊本,此条“遂宁”作“益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513页)。这是错误的。南宋时,蜀地有“遂宁府”,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五《潼川府路·遂宁府·府沿革》曰:“今领县五,治小溪。”(清道光二十九年惧盈斋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版,中册,第1107页)即今四川遂宁一带。而无论州府级还是县级行政区划中都没有“益宁”。可以断定,《词话丛编》本《词品》中“益宁”的“益”字因与“遂”字形近而致讹。下不具注。 又,清代康熙时沈辰垣等《御选历代诗余》卷一○五《词人姓氏·宋》说: 张震,字东父,益宁人,自号无隐居士。有词一卷。绍兴中,高宗尝命陈俊卿择文士掌内制,俊卿以震及范成大对。孝宗朝,官中书舍人。一云尝为谏官。(蟫隐庐影印康熙四十六年内府刻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8页) 又,雍正时黄廷桂等《四川通志》卷三八之一《隐逸·直隶潼川州》说: 宋张震,遂州人。工文词。不仕。所作有《蓦山溪》词二阕,载在《草堂诗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经查仁和吴昌绶双照楼景刊明洪武壬申遵正书堂刻本《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实只选录了张震的《蓦山溪》(青梅如豆)一首,署名“张东父”,见前集卷上《春思》。此说“《蓦山溪》词二阕,载在《草堂诗余》”,并不准确。 又,乾隆时厉鹗《宋诗纪事》卷五九张震小传说: 震字东父,号无隐居士,蜀之益宁人。庆元中,知湖州,除福建提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册,第1485页) 又,《全宋词》张震小传说: 震字东父,自号无隐居士,龙湖人。庆元三年(1197),守湖州。五年(1199),福建提刑。开禧元年(1205),江西提刑。与祠。嘉定元年,右司郎中。(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册,第1850页) 编者的治学态度非常认真,特地在此小传后括注道:“同时张震不仅一人,其仕履仍俟考。”(第1850页) 笔者在从事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宋词纪事会评考辨”的研究过程中,翻阅了大量资料,尤其是大量的宋代典籍,发现南宋确实有好几个“张震”,一如《全宋词》括注之所言,而《宋史》均未立传。以上所引录的各种文献,又都存在着将不是同一个人的“张震”误合为一的问题。特予考辨、厘订如下: (一)字“东父”之“张震” 关于这个“张震”,宋代典籍中的记载很少。其名、字一见于南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八《永康军评事桥免夫役记》: 岷山之江至军城之南,其执(同“势”。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鹤山集》即作“势”)湍旱,冬涸则连筏可济,逮夏而航,多有覆溺之患。淳化元年,安定梁公楚以大理评事来守此邦,冬仍其旧,夏则为石笼、木栅、竹绳,而属绳于栅,植于笼,跨江而桥焉。民至今赖之,即其官以名桥,示不忘也。桥比岁必一作,费以巨万数,而官吏并缘,骚动并野,民不得聊生。……盖虽三钱之赋,半亩之宫,亦例出一夫,其为役不过立木、破竹、运石。而竹木未集,护作之吏皂必先期督夫,稍失期则系累之,搒笞以千百。为旅旷日持久,使民不得及时耕耨,以养其父母。其远者至自大面山下,率戴星往返,不下百里。仆溪卧谷,为蛇虎所伤者,又不知其几也。岁自春正月至于夏四月,绳桥成:又自秋八月至于冬十月,浮梁成。……役之隙,惟夏冬之仲季四阅月耳。复有繁(按:《四库》本作“系”,是)桥、撤桥之役,使民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吏又迁延其役,不(按:《四库》本无此字,是)苛取不厌。先是,今富顺守陵阳虞侯为郑(按:当作“郡”)别驾,以郡城至导江凡二十里所,秋夏霖潦,泥淖没膝,乃伐石甃途;山一(按:《四库》本作“途成”,是)夹植榆柳,人率谓便。客有谓曰:“东郊既免途潦之害,西山亦侯之民也。”富顺惧然曰:“子何以教我?”则具告以造桥之为民也病者。富顺力(按:《四库》本作“方”,是)议所以除之,会去官。今太守,富顺之仲凡(按:《四库》本作“兄”,是)也。至郡首访民瘼,即石路与榆柳之未备者,为足成之,且将推行万(按:《四库》本作“众”,是)议。一日,乡之民诣郡,愿以其乡所产茶额凡一引,则于土产官钱之外,更输百钱陌,仿仿(按:《四库》本仅一“仿”字,是)青城县例,官为募庸以代己役,庶各得以尽力于南亩。侯不可,曰:“使民至此,皆有司之责也。知之斯已速(按:《四库》本作“速已”,是)之,尚忍荷(按:《四库》本作“苛”,是)办于民邪?”吏或执其说,则斥去之。乃发郡少府钱,召堰匠九十人,始二月之吉,番休唐(按:《四库》本作“庚”,是)功,日四十五人,支庸百七十钱,期月而罢,其秋后亦如之。具以列于台府,吴(按:《四库》本作“且”,是)上诸朝。前军器监汉嘉张侯为茶马使者,闻之曰:“此亦吾职也。”捐金五十万以相其役。……已而制置大使资殿安公下侯所列事状于军与茶司,俾永为定例,曰:“此惠当与大岷并为无穷。”民益大喜。始桥南面凡百五十丈率驾空凿虚,工苟幸得稍浅地以施力,倾摇异甚,过者不瞰风涛掀涌,心目掉动,例疾趋以济。二年间,直桥之中江遽积石成碛,纵四百尺,衡半之,其势方兴而未艾也。桥自是植栅有地,当益安,固亡可虑。人以为侯之隐念有相焉,乃相与议肖侯像,筑室于桥之西,并大使、茶马、富顺同堂而祠焉。……夫侯名刚简,字仲易。大使名丙,字子文。茶马名震,字东甫。富顺名夷简,字幼仁。(《四部丛刊初编》,商务印书馆缩印乌程刘氏嘉业堂藏宋刊本,第2册,第325—3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