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师素养

作者简介:
曹小华,徐常龙,陶春元,张康华,帅闽,江西省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332005)。

原文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内容提要:

强化实验教师素质培养,既是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实验教师如何培养素养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期刊代号:G37
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2 期

字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师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化学教育的教学质量。著名化学家卢嘉锡曾把科学家的素质归纳为“”元素—即Clear head(清晰的头脑)、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洁净的习惯)。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素养。加强实验教师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师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Clear head——保持清醒的头脑

      素养中最关键的是第一个CH,即清醒的头脑,它是实验素养的核心要素。

      首先,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实验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每次实验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状况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尽量把实验设计成“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以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探究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和创新热情。化学实验既要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更要注意科学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指导《明矾的制备》[1]实验时宜适当介绍实验背景(明矾的用途、常用制备方法等),同时采用“探讨式”方法而不是严厉的说教(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以探讨比较NaOH和KOH为原料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实验激情。再如,针对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教师绝对不能一味地训斥学生,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利用实验“故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化不利为有利,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要深刻钻研教材,积极倡导绿色化学思想[3]。实验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清楚化学实验仪器、药品、试剂、器材及实验细节。尤其是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安全隐患、注意事项等必须了如指掌。以《明矾的制备》实验为例,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铝屑与碱反应剧烈,因而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分次加入适量的铝屑并不断地搅拌,否则极容易发生冲料和安全事故,影响实验成功进行。实验教师必须熟悉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重视实验原理教学[4],以批判的精神审视每一个实验,清楚地认识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如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并加以改进。对所做的每一个实验进行绿色化学评价,引导学生根据绿色化学原则改进或设计化学实验。例如:在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按教材上操作,一方面,用浓硫酸()做催化剂,往往会有浓硫酸将反应物乙醇碳化而使实验产率降低甚至失败;另一方面,硫酸是强氧化、强腐蚀性酸,不但实验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实验过程中的废液会产生环境污染。为此,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绿色化学改进,分组进行探讨实验,分别选用其他能提供酸性质子的非氧化性路易土酸代替浓硫酸催化酯化反应,教学效果良好。

      二、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

      实验的成功与准确娴熟的操作密切相关,即需要第二个“CH”——灵巧的双手。正确的基本操作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前提条件,而准确的操作训练是提高化学实验课质量的关键之一。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才能做到动作敏捷、娴熟规范、冷静沉着,保障实验安全成功进行。

      首先,实验教师自己要熟悉常用仪器、装置和基本实验操作,清楚每个实验操作难点及关键因素。理解各项操作规范的意义,以便根据整个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正确而灵活地加以运用。为了达到要求,实验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化学实验规范》[5],以规范教师的操作。为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眼:(1)按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对每一操作步骤都要能明确其中道理,了解它的作用和可能的结果。如何从仪器型号、符号、说明书去认识实验仪器,选择实验仪器如何考虑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使用测量仪器前要进行校零、调整、预热等初始准备;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垂直,并有估计值,等等。(2)按实验动作规范操作,不得违反操作禁令。例如,使用碾钵碾碎固体物质时只能碾碎不舂碎。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而不能充当反应(如溶解、稀释等)容器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