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作 者:
张勖 

作者简介:
张勖(1968-),男,内蒙古商都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04

原文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在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里,幸福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最需要、最感兴趣、最符合其本人意愿的课程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要将幸福教育运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如下对策:以“幸福”引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在幸福教育的内容中注重德育的诠释和培养;在幸福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力和示范性。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09)08-0014-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呈多样化倾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结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在秉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丰富新的有效载体,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是指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承载、传导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能为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教育教学、文化、活动、管理、大众传媒这五类载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体系。从某个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提高运用它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这个主要载体中,人文社会科学又承担着主要的载体功能。因为,与自然科学相比,其阶级性更为鲜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它又更加具体,更加紧密联系实际,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掌握。而在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里,我们认为,幸福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最需要、最感兴趣、最符合其本人意愿的课程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幸福教育载体的内涵及特征

      1.幸福及幸福教育的内涵

      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幸福有三种形式:一是正面对人性的肯定,即我们常说的快乐。二是反面对人性的肯定,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是不安、愤怒等情感,但仍是幸福的一种形式,是道德良心的表现。三是因人性的复杂形式而产生的复合幸福体验,如交织着爱与后悔、抱怨的幸福感。典型例子有《麦琪的礼物》里的主人公。幸福的本质是“心理体验和伦理规定的统一”。

      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可见,获得幸福与感受幸福都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以培养能够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它有两层涵义:一是将幸福作为教学内容,即“教幸福,学幸福”;另一种则是将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视教育本身为一个幸福的过程和事件,即“幸福地教,幸福地学”①。

      2.幸福教育载体的内涵及特征

      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幸福”是个充满诱惑力的名词,对幸福的追求更是他们的一种期盼与渴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合理科学的幸福观,提高其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不仅是大学生本人的意愿,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所谓幸福教育载体,即“以幸福教育为载体”之意,也就是通过幸福教育这一重要途径向大学生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良好的德性修养,培养其健康的精神状态。

      幸福教育载体主要有三个特征:①内容的人性化。幸福是人永远无法回避的、关系自身命运的永恒主题,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幸福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来引领其过有意义的生活,是对“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此外,因幸福能力与个体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能力、情感能力等密切相关,因而幸福教育植根于现实生活和大学生的特殊生活世界,从而真正实现了人性和生活的回归。②过程的体验性。“幸福教育”就是将相对较高的教师的幸福能力“移植”到幸福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身上去,使学生从主要由教师赋予他幸福渐次转变为主要由学生自己去创造和享受幸福。虽然幸福教育并不排斥说理的教育方式,但生命体验的教育方式是最受推崇的。师生在体验中进行心与心的直觉交流,能更有效地实现幸福能力的“移植”②。③影响方式的渗透性。所谓渗透性,是指寓于幸福教育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对于即将迈入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幸福”是个充满诱惑力的名词,对幸福的追求更是他们的一种期盼与渴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意识到“幸福是需要教育的”。在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教育的同时开展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将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着力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幸福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要符合以下条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适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必须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贴近大学生的实际③。幸福教育之所以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

      1.“幸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隶属于教育这个大范畴,“培养幸福的人”自然也是它的终极追求。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文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融入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和幸福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显示出人性的光辉,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不仅使个体获得成长发展的源泉和寄托,而且也使社会获得一种稳定秩序和可靠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指向于未来且具有引导性、超越性,追求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幸福从某种程度而言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寻求的一种最佳的理想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