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桂梅(1964-),女,湖南桂阳人,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所教授,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应用伦理学。湖南师范大学 伦理学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81

原文出处:
伦理学研究

内容提要: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今天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大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为达到教育效果,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9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15(2009)03-0086-05

      一

      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传统道德,也就没有现代道德。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道德传统基础上进行的传承、变革和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传统的道德有其特殊的历史内涵,但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优秀部分总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人们的道德关系具有某种历史连续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改变和取消过去的所有的道德关系,这就是某些道德文化特别是优良道德文化传承的客观基础。就具体的道德规范而言,他们是具体内容和普遍形式的统一体,从具体内容来看,这些原则和规范都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和阶级利益的反映,从普遍形式来看,这些原则和规范是人们对人类自身道德现象的认识,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共同性。虽然有些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丧失了合理性,但其普遍形式却因具有认识价值而为后人承续和借鉴。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从出生起就必然受到传统美德的浸润。对于一定时代的人们来说,传统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但它又作为一定社会文化系统中相对稳定的成分流传下来,渗入到现实的生活和社会文化中,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和作用,甚至作为一种趋向和定势,引导和制约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活动,引导和制约着人的创造和自我创造。[1]中国现代和当代的所有英雄模范人物,也都受到了传统美德的滋养,他们的精神品质中都有传统美德的成分。像雷锋、焦裕禄、张海迪、孔繁森等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英雄模范身上,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时代风貌,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今天社会道德风尚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并且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积淀成我们民族的共同心理,它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人格境界,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伦理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转型而急剧变化,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也日趋多元化。传统道德权威弱化、信仰缺失等带来的精神与心理冲突,影响到人们对道德标准的选择。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道德困惑。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对他们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二

      对大学生而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弘扬传统美德中的爱国情操,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历来是凝聚人们的精神力量和动力。从战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唐“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韩愈,到宋代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明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古人的这些嘉言懿行无不表明爱国是一种意识、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行动。这种几千年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

      即使在今天,爱国主义依然是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祖国统一的巨大力量。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中国不仅要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上的挑战,而且必然也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国家利用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等,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西方思想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宣传爱国主义的教育。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应培养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树立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坚定信念,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第二,弘扬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精神的优良道德传统,有助于大学生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自觉抵制利己主义的侵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诗经》提出“夙夜在公”,《尚书·周官》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强调要“举公义”,贾谊的《治国策》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等,都不断强调着一种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朱熹曾说:“凡事有两端,是底即在理之公,非底即人欲之私。”(《朱子语类》卷一三)“公之核心是去私意,背私之谓公。”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宋明理学家提倡的“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在剔除其为封建国家服务的消极一面之后,可以看到其中渗透着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的公利而应当牺牲个人私欲的积极追求,正是这种崇高、伟大、朴实的整体主义精神,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需要这种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市场经济使利益主体多元化,追求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不再是不光彩的事,一味要求只讲奉献不讲个人利益也不现实。但是市场经济在对个人利益肯定的同时,也造成一部分人对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忽视和淡漠,甚至为牟取私利,追求金钱,不惜从事制假售劣、坑蒙拐骗、贪污受贿等不法勾当来损害牺牲社会的长远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凡此种种,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