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对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石云霞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不断蔓延滋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进一步阐明解决意识形态的问题关键要靠发展,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念,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9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09)11-0012-05

      一、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有力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继续得到新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的又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和统领各项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人心,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是好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是,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不断蔓延滋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甚嚣尘上,严重干扰和破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种现象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加剧。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呈多元多样多变态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有各种各样的新的社会阶层,就会产生他们在政治、文化、思想上的各种要求和代言人。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状况,就是这种社会变化和分化的一种客观反映。

      第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愈演愈烈,他们凭借其在当代世界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在理论上鼓吹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如福山的“美国价值优越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而在方法上则采取被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称之为“软权力”的温和无形的方法,通过精神、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别人,向我国推销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以达到消解我国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

      第三,各种敌对势力也时刻总想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西方敌对势力除了继续通过传统渠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外,还特别注重利用我国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突发事件、特殊时机、特殊人物等渠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煽动街头政治,图谋“颜色革命”。这中间,有美国“转型外交”的大背景,有海外基金、非政府组织的支持。种种迹象还表明,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境外势力加紧插手我国国内问题,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插手的领域不断扩展,手段趋于多样,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更加严重。

      第四,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阵地。从一定意义上看,互联网已经成为错误思想观点滋生、传播和蔓延的技术条件和重要手段。

      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分析

      正是由于上述客观因素,造成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极其错综复杂的情况,思想意识层面的斗争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不断抬头

      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首先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西化思潮的渗透,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鼓吹西方的政治制度,诋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专政,即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第二,鼓吹西方的司法制度,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法和司法制度;第三,鼓吹西方的新闻出版自由,反对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第四,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贬损党的形象,破坏党的方针政策,煽动人们对党和政府不满。

      这些年来,他们已经结成了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大联盟”,进行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合唱”。在这个群体和联盟里,有所谓党内的“民主派”,有自由主义“学院派”,有国内“异议”分子群体,有倾向政治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有海外“民运”群体,有国内“民运派”,有所谓“维权派”,有所谓“自由派”媒体,等等。看似乌合之众,但是他们已经从个人发展到群体,有了一定的思想体系和舆论工具,有了活动的场所和联络、行动方式。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几年意识形态的斗争,如“民间修宪”,“物权法”之争,“冰点”事件,对电视片《走向共和》、《大国崛起》的讨论,炒作“公共知识分子”话题,鼓吹民主社会主义和普世价值,鼓吹所谓的“联邦共和”,等等。尽管每次因话题不同而内容各有侧重,但将其言论稍加分析,仍可清楚地发现,他们的矛头始终没有离开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攻击和否定。

      他们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气焰嚣张,呈持续进攻态势;(2)已经形成队伍,并与党进行公开对抗;(3)斗争手法讲究,软硬兼施,有的人甚至以党的“诤友”的面目出现;(4)炒作热点,借题发挥;(5)渗透益深,隐蔽性强;(6)渠道多种多样。

      此外,还有以推进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儒化中国为主旨的新儒学思潮,以及公共知识分子、市民社会、普世价值、民主宪政等话题的热炒,也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与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相对,不可小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