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的心育功能

作 者:
顾颉 

作者简介:
顾颉,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川省特级教师,主要从事学校美育研究。(成都 610031)

原文出处:
中国德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1世纪是一个崇尚健康的时代,人类不仅追求生理健康,也更加重视心理健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复杂的社会环境给人们的心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这种情况已延伸至学校,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愈发重要。2002年9月,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们在对学校美育的研究中深切地感受到,审美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将美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有利于其目标的实现。

      (一)传播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

      西方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切文化最后都落实为人格。”优秀的文化可以培养优秀的人格。美育可以担负传播优秀文化的重任,因此,它可以培养优秀的人格。这是因为,美育是以一切美的事物,通过审美活动和获得美感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美育人,育美的人,是我们对美育的通俗解释。美育具有三个要素:第一,美育的内容是“一切美的事物”,美是美育的灵魂,离开了美,就没有美育可言。第二,美育的方式是进行审美活动,这是美育的中介。第三,美育的效果是使师生获得“美感体验”——一种由美产生的愉悦的、自由的感受。美对人的陶冶作用只有在审美主体产生美感体验时才能实现,没有美感就没有美的教育作用。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是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体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健全人格表现为具有正确的自我概念,对自己拥有信心,对生活充满兴致,乐于与人交往,积极进取,勇于迎接挑战等。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育与心育对人格的培养有许多契合之处。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现代流行艺术以及古老的书法、绘画、民乐和民间艺术等的兴趣,使其受到真善美的滋养,从而远离粗俗、卑微和肤浅,自觉地追求高尚和高雅。美育采用主体参与、自由创造、快乐体验、游戏等教学方法,这与《纲要》提出的心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游戏、活动和体验的形式为主”的要求是一致的。体验是美育的基本要求,这与心育坚持“自我体验、自得自悟、助人自助”的教育原则也十分相似。美育具有熏陶、感染、愉悦的功能,能深入学生的内心,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以及天真、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在审美活动中,他们自娱自乐,减轻了对学习的焦虑、厌倦。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能够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代就受到美的教育,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的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这就是美育对人格的养成作用。

      (二)正确认识自己,培养阳光心态

      审美对于保持心理平衡具有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审美是一种精神活动,它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而对物质功利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亚里士多德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如果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心情可能就不一样了,这就是一种阳光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总是能够发现事情美好、积极的方面。有这样的心态,就会感到: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就不会为物欲与名利所累,就会悦纳自己,善待他人;既努力工作,又享受生活;既积极进取,又知足常乐;总是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

      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表现为自负或自卑。成都市双流县实验小学在《赞美的力量》主题活动中,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发现自己和同学的优点,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增强自信心。美育的这一特点与当前心理学界所倡导的积极心理学不谋而合。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光明面、人的优点与价值,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针对以往心育侧重于问题学生,治标不治本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对人性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从积极的视角,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健康心灵。因此,美育与积极心理学完全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入。

      (三)倡导优雅生活,享受快乐人生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诗意的生活”也可以理解为做生活的艺术家,也即人不是以艺术为职业,而是以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艺术是美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艺术教育最充分地体现了美育的功能,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渠道。艺术教育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古代,君子之士通过琴棋书画来修身养性,以达到自我完善、超凡脱俗的境界;文人将“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吟诗绘画以颂之,就寄托了对高尚情操的赞美,激励自己坚强地面对挫折和困难,这些都体现了审美与育心的结合。成都市五桂桥小学常年以校园集体舞代替课间操,伴随着热烈、奔放的《西班牙斗牛士》的乐曲,上千名学生在操场上跳起了富有西班牙风情的集体舞,那整齐、潇洒的舞姿,构成了一幅壮观、美丽的景象。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也使学生更加自信和勇于表现自己。一些到过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人说:“那里老百姓的精神状态很轻松,他们的收入或物质生活可能不如我们,但是家家都活得很开心,音乐总是伴随着人群。”这就是艺术和审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