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三重规定

作 者:
周琪 

作者简介:
周琪,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原文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作为一个实践命题,体现着主体的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三重规定即坐标、原则和尺度。这三重规定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9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08)12-0016-04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作为一个实践命题,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维度,又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发展的基本动力,体现着主体的文化自觉。这就需要把这一建设实践置于坐标、原则和尺度的三重规定之中,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坚守文化环境建设的创新精神,把文化环境建设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结合,在二者的辩证统一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坐标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坐标旨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把文化环境建设的具体内容、方法等统筹到这一框架之下。

      1.先进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等质。因此,当我们把握先进文化的特征之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也将显现。

      先进文化首要地体现为意识形态性和“三个面向”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先进文化的灵魂,“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的实质是意识形态性质问题,它使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政治方向,并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指导思想统率文化环境建设,从而规定文化环境的性质。在这一规定性之下,先进文化呈现为“三个面向”的时空维度。

      其一,“面向现代化”规定先进文化的时代特质。这一诉求首先要求先进文化从内容、目标和层次上具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适应的现代形态,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提出“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1]另一方面,它要求先进文化建设方式的现代化,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自身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现代化手段,例如:信息网络技术的快捷性和覆盖面提高了先进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时效性,既能迅速吸纳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又能使“主旋律”深入到大众群体中,从而把“主旋律”与多样性相结合。

      其二,“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赋予先进文化的开放性与超越性。一方面,先进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既充分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化成果,又以自身的特质参与到不同质的文化交流之中,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供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先进文化以创新精神把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和目标诉求相结合,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向前推进。以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发端,先进文化就根植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之中,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转换,赋予自身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特色,并最终指向共产主义文化方向。

      2.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终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目标指向人,但这个“人”具有无限丰富的内涵。他使文化环境建设的目标呈现为阶段性和价值追求的统一。

      (1)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体现出文化环境建设的价值诉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定。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开始,就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定。沿着这一路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把其上升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把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地位,这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突破了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物轻人”的单一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转化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应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下,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价值诉求和终极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终极目标有着具体的内涵,呈现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正是在这一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和规定下,文化环境建设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层次。例如,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基本国情教育等内容都是指向“有道德”。另一方面,这一具体目标把文化环境建设的价值诉求转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现实基础中,使其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推进。物质文明是文化环境建设的现实基础,精神文明旨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提高人的道德水平,直接指向文化环境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实现了目标的价值诉求与阶段性统一,使文化环境建设既不会因忘记远大理想而失去前进方向,也不会因离开现实基础而脱离实际。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坚持主导性原则、合力共振原则和顺应超越原则。

      1.主导性原则。主导性,既包括事物自身发展的方向性,又蕴含对其他要素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主导性首先体现在目标体系和建设主体上。

      其一,目标体系的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目标具有丰富内涵的体系。在宏观上,旨在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是相适应,并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在微观上,旨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思想道德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文化环境建设的首要内容是思想道德这个“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坚持价值导向一元化,又要充分尊重不同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多样性,用一元价值导向引导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把思想道德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