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组织软实力

——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任淑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层次人才,由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教育模式及个人因素,这些高层次人才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为更好地加强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在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融入组织软实力这只无形的“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9 年 02 期

字号:

      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层次人才,由于其知识结构、受教育程度都高于普通人,因此,在各方面都受到特殊关爱,尤其享受着来自国家、社会、家庭的全方位培养、打造及爱护,使其与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希望以及家庭幸福这些充满“庄严”、“神圣”、“重要”的概念紧紧相连。研究生这个特定的学术身份,近年来,还在某种意义上逐渐被社会冠上了“荣誉称号”的光环,更使研究生这个身份锦上添花。

      研究生是否一定就等同于“人才”?只有专业知识,当然不能算作人才。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法律道德、行为道德的人才能算作人才。孙晓楼先生如是说:“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或道德若是不好,那么他的学问或技术愈高,愈会损害社会,学法律的人若是没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律愈精,愈会玩弄法律,作奸犯科。”① 孙晓楼先生一语中的。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由此,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科研能力之外,教育研究生学会做人,学习治国的道理,培养研究生的道德修养、政治思想水平、人格养成也是研究生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反映在部分研究生中的不足

      1.不能踏实做学问,潜心学习不足

      近年来,个别研究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经不住市场大潮的冲击,“金钱车位”思想严重,心浮气躁,忽视学业,在还学无所成的情况下,不少人出外打工、经商、讲课、创事业……,不能安心学习,以致出现“学术粗糙”、“论文造假”、“知识注水”等现象。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下降,学术水平出现滑坡。

      2.功利心强,自我意识膨胀,诚信意识差

      有些研究生,在学校活动、与同学交往、参与社会、服务公众、评优评奖、入党就业等方面,在面临各种选择时,有时不是以公德之心做出抉择,而是以功利主义思想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改变了良好的传统思想道德意识,是非观念淡薄了,互助意识弱化、道德认知能力下降,诚信意识缺失。例如:挪用学费炒股,逃避还贷。

      3.集体意识淡薄,纪律散漫

      个别研究生,以自己较高的学历身份自恃,忽视自己的不足,自视清高,好高骛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集体意识淡薄,我行我素,纪律散漫,不易管理。

      4.心理脆弱,生活经验不足

      研究生,特别是名牌院校研究生,都经历过多次过关斩将的光辉历程,他们以往当偶像、受人尊敬、独领风骚的经历使他们非常自信,不习惯受冷遇,不习惯挫折,心路情感相对脆弱。另外,往往数年如一日的学习是他们生活的唯一,使得他们在生活能力上相对同龄人较差,社会应变能力不够,对社会了解不足,心理上相对朴实纯洁,遇到奸诈、挫折、困难时,往往束手无策,不会防卫,不会变通,不会自我排解、自我解脱。

      二、研究生素质缺陷的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解放了禁锢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改善了中国的经济,提高了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里的地位。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与此同时,急于求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嬗变,社会文化的变迁,也有抬头。同类攀比,虚荣心如柴助燃,有的人急于发财致富,有的人急于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有的人急于解决家庭经济的困窘,还有个别人因恋爱婚姻的需求“一切向钱看”,不惜任何手段、不惜牺牲他人利益。在人们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使得不良风气蔓延,人们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缺失。

      2.环境因素

      “研究生”是大众眼中的“天之骄子”,他们常年享受并习惯于被宠爱,使他们逐渐丧失了人生的免疫力、抗挫力,同时,社会发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使他们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个别学生不健全的人格、不全面的生活能力又使得他们逐渐产生自卑心理,他们自信与自卑的心态并存、交错着,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发挥着作用,衍生出不同的行为结果。另外,他们承担着更多的期望,承受着比常人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这一切给他们这些年轻脆弱的心灵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增加了过多的挑战色彩。

      3.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缺失

      研究生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其培养目标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再适合课堂灌输式教学,而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自主”才能开放思想,探索未知。研究生的学习区别于本科及其他任何学历教育,其学习方式的不同是主要的方面,特别是博士生,以专业、以导师为核心进行学习、研究、考察。“班级”的概念淡化了,常常是各自为政,各种活动是以点代面的松散组合,各人的导师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目标、课题不同,任何研究、调查、学习、总结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以专业为纵向范围,以导师为核心划半圆来进行的。这种培养方式使得学生同院系组之间的关系疏离,学生的院系观念淡漠,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了以实验室、科研项目为基础,以导师为核心的团队。② 这种结构方式是由研究生的教学科研的特点决定的,从教学科研这个角度来讲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也的确给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困难,过多的自主带来了过多的自由,无疑对人格的形成是一种缺失。集体意识淡薄,集体活动无法开展,时间无法统一,长期松散的组合,客观上导致了研究生缺少集体意识、忽略关心他人意识的习惯,容易养成纪律散漫、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