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意识

作 者:
李辉 

作者简介:
李辉,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六个二级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发展比较规范、建设时间最长的学科。不过,同历史更悠久的学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存在着学科发展中的替代倾向、把教学意识等同于学科意识的简单化倾向、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不强的功利性倾向等。解决问题的主要出路是增强学科意识,即增强学科的研究意识、服务意识和对话意识。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08)11-0028-03

      所谓学科意识,就是在学科建设中遵循学科内在发展规律的自觉态度。学科意识涉及到如何认识学科的特殊性、如何对待学科的规律、怎样建设学科等问题。其中,如何认识学科的特性和如何对待一定的学科体现了学科定位。与其他学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三种存在方式:一是实践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即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其核心任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教育;二是教育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学校德育,其重点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素质教育;三是研究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德育作为研究的对象,探寻其规律性。从发展过程来看,宣传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在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次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再次之。因此,学科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学科意识则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不强的三种表现

      1.替代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经历了政治学一级科所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发展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对于学科归属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该归属于政治学,主要的理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中国共产党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学科,阶级性和党性是学科的核心特征。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属于教育学,主要的理由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而不是政治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调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关于学科归属的争论虽然减少了,然而,关于学科的属性问题并没有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整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教育层面、整合了这两支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科建设不可能离开学科建设主体的自身状况,其专业背景、学术研究基础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学科的定位。几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人,多来源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专业领域,因而不可避免地从这些学科的视角、依托这些学科的话语体系来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直接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相联系,对教育观念更新、人的道德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比较微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也不断地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汲取营养。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该学科保持进步的不竭动力,本来是值得提倡的。然而,一些人的学科建设意识并不是通过借鉴、比较来发展该学科,相反,却普遍存在着“借鸡下蛋”、“借船过河”等现象。结果,用相关学科来替代本学科研究的倾向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进一步扩大了替代的范围。替代倾向本质上是个学科价值认同的问题,而学科价值认同的背后则是对一定学科产生基础的学术认同。

      2.简单化倾向。任何一个学科都存在着为教学服务的职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通教育的政治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广泛参与了该学科建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把课程建设等同于学科建设、用教学意识替代学科意识的倾向。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都依赖于学术。学科是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研究学术的稳定形式;课程是适应一定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学术的传播过程。二者在目标、归宿和遵循的规律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学科遵循学术发展的规律,求真是其核心特质;课程遵循的是教育规律,育人是主要目的。用课程建设替代学科建设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教学目标等同于学术发展目标,学科建设的主要矛盾不突出。教学是由教育者通过课堂这个空间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思想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制于两个基本的因素:一是学生的思想变化的规律;二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两个要求的共同之处是易变性。由于受到易变性的影响,教学强调其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者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自然需要充分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调整教育内容,改革和完善教育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把学科建设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学科建设所追求的学术目标和学术的稳定性势必受到影响。其二,把教学实践等同于学科建设实践,窄化了学科研究的范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初期,所研究的范围还包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等,研究的教育客体包括工人、农民、学生、军人、党政干部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一些研究者把研究的范围仅仅局限在学校,在学校这个空间内又仅仅局限在大学,在大学的教育中又仅仅局限在高校德育,在高校德育中又被进一步窄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原本丰富的研究内容逐步被狭隘了,学科的发展空间也受到了极大地限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是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契机,但是,是否就仅仅归结为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事实上,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党政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等也同样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换言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如何协调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何统一,科技进步和道德建设如何协调等,并不是在大学生中才有反应,才值得关注,事实上,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因此,通过学科建设,揭示其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理论内化为思想观念的规律,不是针对某一对象,不是单纯通过教学途径能够完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