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品德教育中的二律背反

作 者:

作者简介:
董红普 洛阳师专工会邮编471022

原文出处:
洛阳师专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二律背反”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指两个相互排斥但同样是可以论证的命题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在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道德到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现代道德接轨过程中出现种种矛盾。这些矛盾相互排斥、合理并存,出现了品德教育中的二律背反现象。

      一、品德教育与社会行为

      市场经济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位教师和他十岁的儿子在公共汽车上捡到100元人民币,同时有五六年青年人争先恐后地说是他丢失的,有人还迫不及待地要从孩子手中去抢,在家长的保护下总算逃脱了危险。孩子瞪着大眼睛不解地问:“妈妈,学校老师还有社会不都是教育我们拾金不昧吗?我没有做错,他们为什么要围攻我呢?……”某学校一位女学生,因学雷锋做好事为人引路,遭到强暴和拐卖。两名青年人热心救助一名被车撞伤的生命垂危者,结果在几千元的医疗费面前,伤者及家属一口咬定热心青年就是肇事者。这些善良被邪恶愚弄,良心被金钱扭曲的社会行为完全与我们倡导的德育内容相背,使品德教育与社会行为之间出现了难以解决的矛盾。

      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一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道理人人皆知。但在经济的驱使下,人们往往片面地追求物质文明的享受而忽视了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社会上出现了巨额可投资在高档宾馆、酒店、商业大厦中也不愿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做一点贡献;领导干部可以用公款大吃大喝,购买高级小轿车,也不愿为希望工程多花点钱的不正常现象。还有一些文化宣传媒介,不是以倡导精神文明为宗旨,而是追求经济效益把一些黄色淫晦、凶杀暴力、宗教迷信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通过宣传媒介严重地侵蚀着青少年的健康肌体。一位母亲向全社会呼吁:救救孩子!她万万没想到现代“高科技产品”——电脑学习机也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精神污染。

      二、品德教育与学校行为

      1.重智育轻德育状况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品德教育。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学校忽视基础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少数学生的智力培养,以牺牲多数学生全面培养为代价而换取部分学生顺利升入高等院校来提高自己办学的知名度。许多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自然的把智育和德育划为等号,把好孩子的标准和学习成绩的好坏联系在一起,把高分和成才混为一谈。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近几年忽视品德教育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多数是以文化课成绩的分数来决定。最近我们在通过高中、初中小学等各类学校的调查中明显的发现:越是重点,招收分数越高,高考升学比例越大的学校,学生中不爱劳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关心他人、自私、骄横、孤僻的状况越为严重。有名重点学校的学生告诉我:在他们同学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参加高考的竞争对手,同学们都不愿意承担集体事务,都是害怕浪费自己的时间别人超过自己。什么“思想品德好”全是空的,就是做个“活雷锋”高考也不会给加一分。

      2.沉重的学习负担严重地催残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健康成长包括生理平衡(没有疾病)、心理稳定(没有心理障碍)、社会成熟(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孩子在青少年时期面临着学习和生长的双重任务,而学校教育只注意了学习一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生长的另一方面,为完成教学任务,向社会、家长展示本学校的教育质量就拼命地给学生施加压力,教师牺牲自己的节假日为学生无私奉献—加点加班补习功课;学生失去自己的童年快乐——没完没了完成作业;社会为学校如此培养人才大唱赞歌;家长为自己孩子勤奋学习而感欣慰。还有一些地区开始出现超前教育、幼儿园小朋友学习小学教材、小学学生学习中学课程如此类推以达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目的,其实确有拔苗助长的荒唐。

      三、品德教育与家长行为

      1.心理与情感的无奈性。诚实、善良,谦让、与人为善、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品德教育的朴素内容。但是,传统的品德教育与现实的社会行为发生冲突时,许多家长会感到困惑、失望,从而无奈地选择相反的态度。一个善良的家长看到楼道里的一个孩子放学进不去家门就主动领回家让其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吃饭、玩耍。没想到那孩子的父母回来看不到孩子就大发脾气,误认别人想拐骗自己的孩子,使这个家长备觉尴尬。她还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打架骂人,可孩子时常被别人欺辱。久而久之,这个家长寻找不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就一改初衷,随波逐流并暗示自己的孩子:以牙还牙、自我保护。

      2.人为因素与实际能力的差逆性。我们在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的调查中显示,有83%的家长认为知识是决定孩子一生生活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孩子拥有知识才可能具有生存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已发现了一种无形的、潜在的、能影响自己孩子生存的人为因素。如:一个孩子品学兼优,当他和另一个同学以同等条件同等分数报考同一所大学时,就因自己的父母没有跑关系而被挤了下来,从此他的命运就和他的同学截然不同。在社会上仍存在着在工作分配、调动、住房、职称包括上学、入托、参军等等本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的问题,往往掺杂进许多人为因素。这无形中也使家庭在对子女品德教育时出现自相矛盾,以事论事的做法。

      上述存在于品德教育中的二律背反现象给我们当前的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针对当前道德发展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品德教育中,特别是在青年一代的道德建设方面,需要注意加强以下三个基础性环节的建设:

相关文章: